小寒是一个比较寒冷的时节,民间的风俗也大多数和食物饮食有关,温暖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寒冬,也可以度过数九天气,小寒和过年基本上在同一个时间段。所以这一段时间也有很浓重的年味,家家户户都为过年做准备。
小寒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小寒是在腊月,这一段时间会有腊月的祭祀,腊祭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民间风俗。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方面既是家族不忘记自己家族的根源,不忘先祖的教导,不忘记自己是谁的后辈,属于对家族的追根溯源。第2个方面是既是神仙,感谢他们,一年之中帮助我们农耕,保佑我们健康,一年的风调雨顺是各路神仙的帮助。最后是庆祝。一年的辛苦总算是有一个结果,人们可以在这段时间放肆的庆祝游玩,吃美食。
小寒大寒的顺口溜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小寒大寒,准备过年。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腊七腊八,出门冻煞。腊七腊八,冻死旱鸭。腊七腊八,冻裂脚丫。三九、四九,冻破碓臼。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节气的歌谣
二十四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春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节气百子歌》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延伸阅读
恩施的风俗
女儿会: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传递着土家人真、善、美的脉博与灵魂。是恩施土家族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如果两情相悦,就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
月半节:又称 鬼节、亡人节, 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送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
白虎图腾:根据汉文文献记载和潘光旦先生的推断,可能在四千二百年前的夏代初年,出现了巴人的第一个君王廪君,标志着巴人已进入父系氏族向奴隶制过渡的时代。廪君乃巴氏之子务相,一般认为,廪为虎之意,廪君即虎君。白虎巴人主要有五姓。白虎巴人一直崇拜白虎,视白虎为图腾和神灵,认为廪君就是白虎的化身,其宗教信仰都打上了白虎的烙印,作为勇敢、力量的象征,做为胜利之魂来进行礼赞,体现了君廪勇武奋进的精神,还体现了整个部落坚毅、刚猛、豪爽的特质,构成了巴文化的基本特征。
福建秋分的风俗
导语:秋分到了,夜变长了,天气凉了,衣服厚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每个地区的风俗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家知道福建秋分的风俗是什么?福建秋分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福建秋分的风俗
祭月
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分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宋史》上说:“秋分之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推崇,随着社会的开放。也慢慢影响到民间。古语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以前,秋分节气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却没有中秋节。如今,秋分“祭月节”已演化为中秋节了。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但由于秋分在农历八月里并且不是固定的,因而这一天也就不一定都有圆月。祭月节的主角是月亮,如果没有圆月亮,节日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为避免祭月节无明月的尴尬状况,人们就把“祭月节”由“秋分”改在了中秋。中秋之时,正是满月之期,如果天气状况良好,总能看到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赏月情趣自然大增。
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竖蛋
春分有竖蛋活动,同样秋分时节依然盛行。这项民俗不仅在国内普遍,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俗语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指的是在秋分这天,人们有“竖蛋”的习俗。在秋分时节,人们会选择刚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然后轻轻地将鸡蛋竖立在桌子上,这就是立秋“竖蛋”习俗。把鸡蛋竖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然失败的人有很多,可成功的人也不少。据史料记载,秋分竖蛋的习俗出现在四千年前的中国,如今,竖蛋玩法已传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
竖蛋游戏简单而富有趣味,而鸡蛋为什么能够竖立起来呢?原来,让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的引力,但立起鸡蛋的重心必须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长的位置。这就意味着拿鸡蛋的手需一动不动,直到蛋黄尽量往下沉落。此外,鸡蛋之所以能够立起来,原因还在于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其壳上有位置适当的三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因此,玩竖蛋游戏的时候,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将精力集中在指尖上,动作要轻稳,不断尝试,就一定能将鸡蛋竖立起来。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意思就是说从秋分时节开始就不打雷了。古人认为雷是因为天地间的阳气旺盛而发声,等到秋分后,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万物开始衰败,所以就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坯,就是泥土。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分时节,天气慢慢变冷,蛰居的小虫子们开始钻进洞里面,用泥土把洞里的窟窿眼封起来,防止寒气入侵。
三候水始涸。到了秋分第三候,降雨减少了,天气渐渐变得干燥,水汽蒸发得很快,一些小湖泊、小河流里的水量变少,有些沼泽和小池塘已经干涸。
闽南的风俗
1、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属于自己的“普渡”日,镇上村民过这个节日比较热闹,不亚于过春节,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再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顾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