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求闻达:不求闻达于诸候。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2、舌战群儒:诸葛亮舌战群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方寸已乱: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5、德薄任重:德薄任重,惨惨忧虑。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6、计日而待: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7、如鱼得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dou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9、淡泊明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10、苟全性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11、俭以养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12、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13、如虎生翼:成语典故: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14、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15、受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16、妄自菲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17、非学无以广才: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典故: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19、三顾草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20、不知所言: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1、囊中取物: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22、深入不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3、三个臭匹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4、坐而待毙: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26、思贤如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7、以柔克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28、偏安一隅: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29、木牛流马: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30、视微知着:君子视微知着,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31、半筹莫展: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3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语典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诸葛亮集》
33、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34、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35、草庐三顾: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36、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37、志存高远: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38、伏龙凤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39、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40、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