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合上书,再看回作品的标题《围城》,与第一次相比,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深切含义……
全书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得到后又并不满足甚至感到厌烦。而在这过程中,又表现了人物的矛盾,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就进去了,而后来方鸿渐之所以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是说做人最基本的操守。面对人生中的“围城”之困,人们一次次地试图抗争,却一次次地失败。作者无情地解剖了人xing,把人xing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写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对于如何走出“围城”之困,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这是我们每个人?家娑缘摹7鹚等松强嗟模蛭颐怯刑嗟膟uwang,得不到便想方设法去求取,得到了又产生了更大的yuwang。人们被“贪、嗔、痴”所困扰。贪,即一种求取的yuwang;嗔,即在求取的过程中引发的欺诈、虚荣、嫉妒等情感;痴,即对事物过分地执着而不肯舍弃。而佛家要求我们看破红尘、放下一切似乎又是要求过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难以做到。那我们能做点什么去走出“围城”之困呢?也是八个字“清心寡欲、知足常乐”,yuwang虽难以消灭,但适当地减少是可以做到的,这要求我们要自我修行,净化自己的心灵,控制自己的yuwang,同时要学会知足,对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事物感到满足。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减少、甚至消除在“围城”中的束缚感,才能少一些痛苦、无奈。(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然而,“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虽然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清心寡欲”不等同于忍饥挨饿,这不是修行,只是徒增自己的痛苦,“清心寡欲”是建立在能维持自己正常生活的前提上的,去除的不过是自己觉得可有可无的事物罢了。同样的,“知足常乐”也是要建立在正常生活的前提上,不能要求自己的忍饥挨饿时还要“知足常乐”,必须明确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已经拥有便应“知足常乐”。
总之,走出“围城”之困是重要而艰辛的。“围城”之困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反复出现,而走出它需要的不仅是坚定的信念,还有不断的自我约束、自我修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