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的作品《呐喊》一样,鲁迅先生毕生都致力于带领国人摆脱愚昧,将革命精神传播到人民群众中。他以一支笔,洞察世间万象,又发出号召。文章,也就成了他的“号鼓”,鲁迅便成了当之无愧的“革命号鼓手”。
鲁迅先生志在清除我国的严重积弊,用他的话讲就是要清除“上下五千年一切黑暗”。从他弃医从文那一刻起,鲁迅先生就坚定了改善国民精神的决心,尽管其间包含了太多艰辛,但他从未动摇。
鲁迅先生的生活并不是安逸的,他出版作品、翻译作品还兼任教师,可手头依然拮据。尽管如此,他依然在这恶劣的外界环境中创作、翻译,战斗不止。
鲁迅先生的刚正不阿频频遭来恶势力的反对。他一生多次更换寓所,一直没有长期的安定,有时还被当局通缉,不得已多次出逃、避难。一次,迫于形势,先生只得逃入一家医院,用罐头食品和面包充饥,在如此困境中,他依旧斗志昂扬,笔耕不辍。
后来,或因战乱,或因被搜捕、通缉,鲁迅先生又几次避难,但他依然是写作jiqing不减。据作者回忆,鲁迅先生为了文学工作还常常彻夜不眠,甚至“忘食”。作者说:“鲁迅是仁智双修的人。”确实,鲁迅先生不光有极大的成就,极强的毅力,他也有真情显露的一面。“三·一八惨案”后,一篇《纪念刘和珍君》感人至深,抒发了对当局者的不满与指责。他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奋然前行。”(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其实,他就是一名真的猛士,永远在抨击时弊中奋然前行。
先生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此话之本义我不甚明了,但结合鲁迅先生之境遇,我读出了另一番意味:世上本没有路,需要革命,需要先驱去开拓。也许起初没有太多的人支持,但到最后,人们总会慢慢认识并理解先生的用意。所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需要一些先驱的引领。而鲁迅,正是这样的一名先驱。
有如此富有高尚品质和工作毅力的革命号鼓手,中华民族怎么会不为之震撼?先生去世一年后,全面抗战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今天之繁荣富强,也有鲁迅先生的因素。
如今,中国正蒸蒸日上,日益强大。倘若先生地下有知,也会开怀欣慰:不枉做了一回革命的号鼓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