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 青鸟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凡卡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狼王梦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 詹天佑读后感 小王子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神秘岛读后感 小妇人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小狗钱钱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雾都孤儿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秘密花园读后感 俗世奇人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夏洛的网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绿野仙踪读后感 伊索寓言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 小鹿斑比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展开更多

读歌德《浮士德》有感

时间:2018-11-06 10:53:18    阅读: 次    来源:星辰美文网  作者:网络
  拿起又放下,疑惑不解却又欲罢不能,就在这反反复复、断断续续之间,终于读完了歌德的长篇诗作《浮士德》。掩卷长思,不由感叹:主人公浮士德那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不懈追求伟大崇高却又难舍现实享受的心路历程,和我读这本书的历程,不也如出一辙吗?
 
  作为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可以说凝聚了歌德的思想精髓和心血才华。1768年,歌德就开始了《浮士德》的构思与创作,但直至1832年,也就是歌德去世前一年才完成全部文稿,前后共64年。诗作中的浮士德,是生活在15世纪的德国一个真实人物,他博学多才,民间传说中甚至有了他是因为得到魔鬼帮助的说法。在《浮士德》一书中,歌德正是借助这个古老的传说,让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托达成了一个交易,那就是,梅菲斯托将帮助精神困惑的浮士德,让他在生前享受人世间的一切,但在死后,必须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困厄中的浮士德,答应了梅菲斯托的要求。在经历和面临知识场、情场、权力场、艺术场的美好体验与冲突失败后,他终于认识到:人只有超越自我,创造宏伟事业,拥抱崇高和神圣,才能活出生命的真正价值。这恰如浮士德所说:“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干大事的余地,我要做出惊人的成绩。”“我愿看到这样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跟自由的人民结邻。”“请飞升到更高的境地,你们暗暗地在那里成长,按照永远纯洁的方式,天主会赐给你们力量,这是在自由的大气里所具备的精灵的养分,这是永恒的爱的启示,通往至高的天福之境”。
 
  浮士德的一生,实际上是在追求崇高神圣与难以割舍的现实享受中纠结、彷徨、反思、争斗的一生。这正如他的自我解剖说:“有两种精神寓于我的心胸,一个执着尘世,沉溺于爱欲之中;一个则要超离凡尘,向那崇高的精神境界飞升。”这种纠结与争斗,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源自人性中的困厄。
 
读歌德《浮士德》有感
 
  人性是什么?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不了解这个本质,人就可能跑偏方向。就连魔鬼的化身梅菲斯托也说:“等学会简化一切事物,学会了分类恰到好处,那时你就会应付自如。”然而遗憾的是,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我们要么难以认识,要么认识了难以践行,以至于我们时时安于现状却心有不甘,追求崇高却又难脱世俗。这恰如歌德在《塔索》中坦言:没有人认识他内心深处,因为他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时而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可遗憾的却是经常看得太伟大。说到底,一个人要深刻认识并把控住自己的本性是很难的。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任性、懒惰、嫉妒三大原恶与真、善、美三大原善并存,就是普罗提诺所说的一半魔鬼一半天使。所谓原恶原善,就是与生俱来的、潜伏在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它不会消失,但会随着外在和内在环境的变化而增强或消弱。浮士德的人生悲喜剧,实际是就是一部基于人性原恶与原善的斗争史,是肉体与精神的冲突史。而人生的痛苦,也源自于这两者之间无法达到完美的平衡的痛苦。
 
  任性、懒惰和嫉妒,源于人的自私自利。这是人作为动物性存在的本性使然。浮士德获得梅菲斯托的法力帮助后,拥有了强大的任性能力,在大街上一开始见到美少女葛瑞琛,就对梅菲斯托说:“你给我把那小姑娘弄来”“如果我今夜不能搂抱她,我们在午夜就分道扬镳”,任性之举让梅菲斯托都看不下去,说“简直是花花公子的口气,见鲜花就渴望归于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贪图眼前享受,浮士德不惜与宫廷同流合污,不是用勤奋劳动而是要求梅菲斯托,采取盗取地下宝藏、或点石成金的魔幻之术,满足统治阶层无穷尽的享受。至若嫉妒,更是伴随着浮士德一生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他说:“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丝丝作响的灼煤”。因为嫉妒,引发了浮士德与葛瑞琛亲哥瓦伦特的决斗,而后者的死亡又直接导致了葛瑞琛的悲惨命运,成为了浮士德永恒的痛。
 
  如果仅说这些,好像浮士德真是个十恶不赦之徒。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每一次受梅菲斯托引诱,作出不良行为之后,浮士德总是心感不安,陷于反思与自责之中,而正是这种反思与自责,让他把人生的航向校正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上,以至在死亡之时终于得到了救赎,升入了天堂。
 
  其实,我们人人都是一个浮士德。人性善恶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我们既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么崇高,也不要把别人看得多么阴暗。人时刻处在变化之中,所要做的或者能够做的,就是努力发掘、培育那些能够让恶性受到遏制、而善性得到发扬的因素。追求人生的真理,完成自我的救赎确实很难,这就是为什么贯穿《浮士德》全剧的是五大悲剧,而该作成为歌德的悲剧代表作的重要原因。但人的生命的意义却正寓于这不断的追求之中,这就像启蒙时期德国的剧作莱辛所说:人的可贵不在于拥有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
 
  传说中的浮士德已经远去,人性的困厄却永不释怀。实现自我救赎的途径,说起来很难,其实简单讲来就一句话:把握当下。用歌德也是浮士德那亘古长新的经典名言,也就是他们对自己一生所作的总结就是:
 
  愚人才目光向彼岸闪烁,
 
  想像着有同类住在天国;
 
  有为者岿然看定四周,
 
  这世界对他几曾沉默!
 
  他何须到永恒中漫步,
 
  认识到了就径直抓住。
 
  他只踏住这一世光阴,
 
  任魔怪现形,我行我素。
 
  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
 
  他任何时候也不满足。
 
  这是不是就是人生应有的态度呢?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 读《浮士德》有感-读后感 读《浮士德》有感
    《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歌剧。它在世界上是一朵花,永不凋谢的奇葩,闪射出魅力迷人的光彩。它...
    2018-11-06 10:51:20
  • 《浮士德》读后感-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这部史诗般的巨著,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诗人歌德倾注了六十年心血完成的。以前我读过,由于内容...
    2019-07-29 18:44:35
  • 浮士德读后感-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是歌德用六十年时间铸成的大作,全书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浮士德一生的奇闻异事,其中对话犹如诗律...
    2019-11-10 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