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时间渐长,却越发现最像自己的大儿子可能不是自己亲生,他生气,反抗,但是却在大儿子为弟弟们出头打破了方铁匠的头后,最后依然决定卖血来为一乐擦这个屁股。他的第二次卖血并不情愿,但心中的责任与善良却裹挟着他这样做了。
他的第三次卖血,跟第二次的不甘愿有些内在的联系。理由也很荒谬,是为了报答林芬芳。他中心的不平衡终于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得到找补,并且对家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
后来遇灾年,许玉兰省下来的床底的粮食渐渐不够吃了。许三观生日,许玉兰为他多做了一碗放了糖的稠玉米粥,他口头为老婆孩子做菜。隔天为了让孩子们吃顿好的,许三观第四次卖血,但一乐依然是他心里的疙瘩,他觉得卖血的钱不能花在一乐身上,别扭地让一乐吃红薯其余四人吃面。在一乐委屈离家出走后,又背着一乐去胜利饭店吃了面。许三观在无奈的生活中,渐渐转变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跟丈夫。
后来特殊的年代来了,许三观为了下乡插队的一乐二乐连续第五次第六次卖血。并在请二乐队长吃饭时透支着连续卖血两回的的身体陪队长喝酒。
紧接着一乐肝炎,为了给一乐治病,许三观开始连续的六次卖血。其实看到这里,心中会有强烈的不安感,按照之前看《活着》节奏,总觉得这里一乐要没或则许三观要没或则都要没。结果并没有,最后都还在。
故事的最后,许三观想再次卖血,不为了钱,就为了吃以前卖血后吃的猪肝黄酒,但是他的血没有人要了。他突然生出一种对未到的困难的恐惧感,哭了出来。以前遇到困难可以卖血,以后没人要我的血了,我该怎么办啊。故事面对哭成泪人的许三观,儿子们没有出现,却是许玉兰陪他点了三份猪肝与黄酒,陪他出气。
以前看到书名时,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但读下来,整合故事有非常多的瞬间让人感受到无奈生活中的温暖。
一乐打伤方铁匠儿子的头后,方铁匠之前最医药费,却没有记仇,最后在一乐病了依然借钱给许三观,这是一种温暖。
许玉兰在衣食仍足的年代,存着粮食以应对灾年这是一种温暖。
在吃喝不足的时候,许三观口头为孩子老婆做菜,这是一种温暖。
在特殊年代记老婆被批斗,在给老婆送饭的底下,偷偷藏了红烧肉,这是一种温暖。
许三观告诉一乐,记得他的养育之恩便好,如果想找亲爹就去,这是一种温暖。
太多了,许三观从一开始的毛头小子,经过了无奈的生活,主动或被动变成了饱含责任感的父亲,并且最终依然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便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