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引发出来的问题:“何为经典?”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可以到这样的经典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经典是一种文明的凝聚,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对于很多事情通过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们一些启发。
前一阵子,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除了‘哈哈哈’,你还会用什么表达开心“引发了一众网友的讨论。有网友对比了古今表达差异:比如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拿热门网络语言与古典成语诗词作简单对比,得出”语言贫乏“的结论,不仅忽视了网络语言在丰富形态和互动上的长处,也不利于准确地归纳现代人的语言表达状况,但即使是这样,从中也依然能体现出一些现代社会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思想能力以及阅读的程度了。
从中国诗词大会上脱颖而出的武亦姝今年考上了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当她自信地现在竞赛的舞台上,腹有诗书气自华,上大学以后一篇军训心得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脱口而出的诗词让身边的人都黯然失色,这是她从小热爱古典诗词所带给她的魅力;在看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时候,看过这么多的辩论选手进行辩论赛,当有人引经据典,举出例子,这就是广泛阅读带来的让人信服的说服力。他们的语言和思想成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人们常说要想读书好,就要读好书。如今电子书占据了半壁江山,有媒体就统计过,原来在英国伦敦地铁上随处可见抱着书籍阅读的人,但现在这样的现象几乎却消失了。并不是说电子书中就没有值得阅读的经典好书,但确实在我手机读书软件上想搜到一本小学经典必读的书目都搜索不到,这是我亲身实验过的,更何况一些情节简单,语言简单,思想简单的书推荐占据榜首,却能很好满足娱乐和消磨时间,逐渐的,人们能沉下心来阅读金典的越来越少。或者当代时间节奏的加快,生活的现实和工作的压力挤压着我们,世界有太多物质的诱惑,却难去寻找经典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了。
到底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真正好的书,其实读的是自己,是世人,是世间情谊和花树鸟虫。就像纳兰容若,一切忧愁悲思皆赋予了一夜一秋,寒衾西风;就像辛弃疾,所有的爱国情怀奉献给了国家,了却君王天下事;就像杜甫,全部的怜悯都在于世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俗话说,没有意义的事大家都会做,真正有意义的事却是大家不愿做或难以坚持的,但成功的人往往要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网络上小说书店小摊上的杂志八卦大概是所有人所喜欢的,而经典文学大多费脑子,读懂费时间,这也是很多人不会选择的。但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思考:喜欢看和应该看,到底该如何选择?就像听到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你得到机会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坏消息是换了癌症接受检查就是在演唱会当天,如果只听见了喜欢听的,却错过了治疗时间,这时候才是真正会后悔的。虽然没读经典虽然不会有危险,但它却是让人更进一步的阶梯。
篇二:《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莫言先生说:”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让人看到一个作家的文学视野可以这样开阔,而他的小说叙述既保持了说书人的腔调,又同时有哲学头脑,能够把游戏、数学、诗歌、哲学结合一起,又不那么满、那么实,还能留出空间让阅读者参与进去,卡尔维诺的书证明了写作的各种可能性,他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而人这一辈子,总是要读一些书。那么,不如将那些无聊、消遣和毫无养分的书摒弃,选择一些经过时光筛选的书。这些书,我们谓之为经典;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读经典?
首先,根据卡尔维诺先生对经典的定义来看,一本书能成为经典的要求是很高的。书中的十四点都给我们就能惊喜和值得反复阅读的深刻。并且《为什么读经典》收录36篇文章中,卡尔维诺都以他独特的方式写下那些他认为”独特、竟想不到和新颖“的经典作品,写那些带给他”发现“和”无限可能“的作家。同时,也为我们在书目的选择及鉴别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本经典是能够让人重读的书,是让人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就像文中说的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反复的阅读带给我们的是反思与成长。而经典的内容带给我们的更是精神上的富足。它们要么本身以难以忘记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
一本经典是无论何时和人去欣赏它时都能带来宝贵和丰富经验的作品。它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它将作者的所学所思所感通过文字表达给大众。或锋利或柔情,但都闪耀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能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中,依旧散发着对各个时代的积极意义和学习经验。
经典作品是这样不断在批评中成长,让人们发现其中真谛的作品。当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懂了时,却在实际阅读中发现它们竟有着独特、竟想不到和新颖。它们极端富有创造性和吸引力,能够带领读者去一个全新的世界,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永远不会失去生活的色彩,却永远充满创新与奇异。
经典作品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一本表现宇宙的书,他使你对它百般好奇,帮助你在阅读和反思中找到自己。他永远带有吸引力和独特的魅力,散发着人们永远会想要探索的魔力。能在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它的一席之地。
卡尔维诺在最后对经典的定义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经典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哪怕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经典永远不会被时代的浪潮埋没,他会永远屹立在潮头,指引每一个后人前进,用他的一切教会我们经验,鼓励我们探索,促进我们前进。就像睡觉和吃饭一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就是本能。
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寻经典,读经典,探经典。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让他能够恣意成长,并且用自己的力量让它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篇三:《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指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千年的冲刷、选择、淘汰,最后留下来的,用于指导我们生活、社会,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的读物,并且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的读物,总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觉,即使读了数十遍也不会感到厌倦,这就是经典的奥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渐渐被淡化了,各种网络文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自从互联网发展起来,大家对经典纸质书籍没有那么关注了,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快速地进化为低头族,有事没事就捧着手机,在这些人中许多人都在阅读,但他们阅读的却是微信小文章、娱乐新闻等一些便捷式的文章,这些网络文学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人人都可以是作家,这就会导致作品质量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这样的阅读方式也会使人产生浮躁的心理,不能够将心思沉静下来阅读。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中对经典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他用十四段话将经典解释的十分透彻,也让我们更加明白经典的重要性,以及阅读经典的急迫性,那么,接下来我和大家谈谈我对卡尔维诺所说的经典的理解。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是能经得过世人的考验,如果连别人第一次都看不下去的作品又怎么会称得上经典呢?只有真正的经典,人们才会想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营养,只有真正的经典,才能够真正地给予我们力量。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一部经典的书籍它永远带着一种吸引力和神秘感,它能够吸引读者三番五次地品尝它,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无尽的乐趣,古今中外的经典无不体现它永恒的艺术、思想道德价值和深邃的文化思想价值,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经典本身在创作是能够体现众多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即使是处在不同时代也能够体会作家所要表达的感受。
”经典作品是这样的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但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我们总听别人说在阅读某某经典名著,然后他们将自己的感受传递出来,你可能会以为别人说的是全部,但是你自己去亲身阅读那本经典名著,你可能会是另一种感受,甚至你不会赞同别人之前的说法,这就是经典的奥秘之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明白其中的意味,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周平国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体会伟人可以达到的何种高度“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并且也是十分紧迫的,要想改变自己浮躁的阅读心态就应该阅读经典名著,同时一个国家更应该重视经典,没有经典意识意识的国家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也就不会发展长久。
篇四:《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在读卡尔维诺作品《为什么读经典》之前,我对此了解少之甚少,在老师的介绍下,把我引入作者卡尔维诺的世界,汲取着他所带给我的知识与道理。以下就是我读完后的所思所感。
到底何为经典?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此书中作者便生动的诠释了这个问题。他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于是顿时我便对经典作品仿佛有了全新的认识。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的位置。
那么阅读经典对于我们青年人又有什么益处呢?卡尔维诺在书中尽情的谈论着他的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一样,如同仰望一尊尊的神。区别就在于,我们仰望过了就扔到脑后,卡尔维诺则仰望了一生。我从海明威生身上看到了开放和慷慨的能力,一中对必须做的事情的实际承担,一种直接的审视,一种对自悔和自怜的拒绝,一种随时颉取生活经验也即颉取个人在剧变中总结的价值态度,或者是一种姿态。我从作家博尔赫斯的身上学到了:文学理念是一个由智力建构和管辖的世界。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可以从这些大家的身上获取着他们丰富的经验和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我认为从阅读经典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交替阅读经典作品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而这并不是一定要先预先假定某个人拥有和谐的内心平静:它也可能是某种不耐烦的、神经兮兮的性情的结果,某个永远都感到恼怒和不满足的人的结果。
现如今目前的文学现状似乎是有点不容乐观的,平庸懈怠、抄袭侵权的作品似乎也层出不穷。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逐渐远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而转而迷恋上各种没有营养的网络小说。如果要改变目前这种进入窘境的文学现状,我认为首先必须要在作家们的心中树立起高于”现实“尘埃的经典的”灯塔“,让文学能够回归它原有的本质,从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平常生活中的人们也应在空暇时光里拿起手中的书,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独特乐趣,感受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这部作品深度剖析了当代文学作品的弊端,呼吁着人们重新拾起手中的文学经典作品,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着自己的思想境界。
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卡尔维诺的思想世界,为我以后的文学阅读体验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五:《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对于经典,这一代的我们大多都有些抵触心理。
经典对于我们来说,是无味的,是厚重的,甚至是有压力的,让我们不愿意去接触。但是,我们也深知读经典的重要性,只是不愿意去接触。对经典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但是今天读的《为什么要读经典》却给了我一个理由,让我有勇气去读经典。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定义,关于经典是什么。它不是所谓大师手里的玩物,可以简单地讲就是,买东西,人们都选质量好的,读书也一样,应当挑质量好的。经典,就是那些大浪淘沙剩下的质量上乘之作。
因为这样的特质,经典也往往存在初见不够吸引人,只有细细品味,经典才会表现出真正令人惊叹的效果。经典就像一本茶,一泡二泡三泡,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那,读经典的意义好像已经显而易见了。但是,一个人若是十分纠结于读书的实用目的,他干脆就不要读书。
读书,是收效很慢的,一个人甚至读上十年二十年的书,都看不出与不读书的有多大的区别。
该忙啥就先忙啥吧!
等闲了再读书,等不是很纠结于读书的作用时再读书。
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兹比格涅夫·赫伯特认为,经典虽遭受野蛮浩劫,但仍能劫后幸存,之所以能如此,不是因为其所谓的内在品质。相反,历经最野蛮的浩劫而仍能存留下来的东西之所以能幸存下来,是因为世世代代的人民不愿舍弃它,是因为人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所谓经典仅此而已。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M。库切说:经典能活着延续下来而获得人们的认可,因此,对经典的质疑不管如何充满敌意,总是经典自身历史的一部分,这种质疑不仅不可避免,甚至还是应该受到欢迎的。因为,只要经典在遭受到攻击时还需要人们为之辩护,那它证明自己是否真的是经典的努力就不会有尽头。人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批评的功能是由经典来界定的:批评必须担当起考量、质疑经典的责任。因此,没有必要担心经典是否能够经得起批评的种种解构行为;恰恰相反,批评不仅不是经典的敌人,而且实际上,最具质疑精神的批评恰恰是经典用以界定自身,从而得以继续存在下去的东西。这个意义上的批评也许是狡猾的历史得以延续的手段之一。
其实,经典既有永恒性,又有相对性。一方面存在能够穿越时空、跨越文化阻隔、被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是永恒的经典;另一方面,随着时空的变换,经典书目以及读者对于经典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在某一个时代被誉为经典的作品,到另一个时代其经典地位有可能受到质疑;一部作品在某一个文化空间里是经典,放到另一个文化空间里则可能不被看作经典。
这就是我关于经典的理解。
篇六:《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作者:大汤圆
”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不会告诉你真实。“这句话就可以了解卡尔维诺之为人。得益于卡尔维诺的作品让我对经典有了新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我想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小部分的作品被称之为经典。但是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经典。经典是能让人细细品读而不轻易变质,能接受历史的打磨,能带来无穷的力量,能让你多次阅读而不感到厌倦。这可能便是经典的魔力吧!
作者也给经典提出了十二个定义。认为经典是我正在重读的书而不是正在读的书;是能够为他们喜欢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是可以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并产生某种特殊影响;是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大陆;是即使我们除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等等这些都在向我们诉说经典的神奇。
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这是钱理群先生对阅读经典的看法。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阅读经典给我们的好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可以接触到更优秀的人,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等等。这些都是阅读经典带来的益处。我们从小就开始阅读三字经、弟子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阅读经典的书也与日俱增,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
俗话说得好:”人从书里乖“。这句话并不是说不加以选择的随意阅读。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去曲解其中的意思,把那些低俗的书奉为经典。大肆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流行的风尚。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毁三观的小说,有一些作者仅仅只是为了谋取利益,写一些淫秽色情、暴力的小说。有一小部分人也效仿了小说里的内容而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有想不开进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寻求暴力所带来的刺激、还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这些都是因为阅读低俗的书所带来的危害。历史上大多都是正义完胜邪恶,在这个新的世纪也不例外,例如最近几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主旨就是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经典、学习经典、阅读经典、传播经典、复兴经典。以这样形式的节目也越来越多,目的就是为经典注入活水。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这样勉励青年学生: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五年来,习近平始终关心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句勉励我们勤奋学习、立德修身。习主席告诉全社会阅读经典对我们中国未来发展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部分。这也是经典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经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真正了解经典中蕴含的深意。这便是我从书中所获得的知识。
篇七:《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
作者:桃夭
初读这本书,留给我是晦涩难懂的苦恼。看到书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为什么读经典?这也可以写出一本书吗?“熟读几遍后,才明白是真的可以写出一本书,不过不是人人都能成书并且将此写成一部经典。
看完整本书的最后,的确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读经典?读经典其实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人们总会在书中寻找他们所想要的事物,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但是心灵也会有它的季节,所以有些经典你不喜欢也不要着急,可能哪一天就会喜欢它,不同心境的你会爱上不同种类的经典。
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仅仅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经典往往有着它最原始的风格,它一直在默默的被各路人马争相模仿,却从不张扬。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研、时代的变化、研究者的质疑,例如《论语》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为禁书,而在当代却被誉为经典。经典从来不会被掩埋,其中的智慧不会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它们还在等待让人们去发现。
经典是一种从不会穷尽一切读者的书。经典不是那么轻易能够一览无遗的,对于每个人,经典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经典,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也有不同的适合阅读的经典,不同年龄段的自己阅读同一本书所获得的感触也是不一样的。经典总是能带给人们惊喜,或是生活中的,或是学习中的,或是工作中的。我想对于热爱书籍的人来说,阅读经典收获惊喜的感受应该同恋爱时收获惊喜一般激动。
经典让人无法忽视。也就是说,你读了和没读还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经典会使你突然反省你的整个生活,到底过得怎么样,意义如何等等。臧克家曾说:”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师亦是友,经典是良师益友。你能在经典的海洋中见贤思齐,也能在其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拉尔维诺的这本书中我们还能得知经典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普希金曾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想的确如此,经典带着它自己特有的印记,历经多年,能够来到我们面前,影响的是不仅是我们,还有历代将它们保存下来或阅读过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年代,经典往往会影响到那一年代的人。因为有时候比话语更动听的是文字,文字的温度读者本人才有所体会。
卡尔维诺说:”对我们而言,在一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将它剥开,像是一颗永远剥不完的朝鲜蓟,在阅读当中发现愈来愈多新层面。“阅读经典,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