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王军玲
勤劳和勇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品格,中华民族顽强地生存与发展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并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勤,对一个人成材和成就大事是非常必要的。自古以来,“勤劳家可富,懒惰事无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奋出天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些格言警句,告诉人们勤劳的可贵——勤劳是万事成功的根本。
寒假和孩子一起读整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十大儿童名著之一。
书中讲了主人公罗兰一家不断迁徙,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了大草原上。在荒野中艰苦地劳作,与自然灾病作斗争,又与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充满危险的大草原上,他们互相帮助,最后用爱搭建起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真是幸福的一家子!为了给孩子们住得舒服,爸爸给小木屋铺上了地板,装上了玻璃窗,还在屋内安装了温暖的壁炉,还配置了带有门栓的结实的木门,又在家门口掘了一口井,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喝到清凉甘甜的井水。要知道这是在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带,这美好的一切都是爸爸凭着最原始的工具,用一双勤劳的手干出来的,要知道这个地方离镇上需要骑马跑三天三夜,为换取一块玻璃,爸爸需要换取。即使面对狼群包围,山豹出没与经常会遇到野味十足的印帝安人的威胁,但他们路途的日子依然过得精心,一丝不苟。在这荒原中,一家人依然每天拉小提琴,每天在摇摇椅上悠然地数星星,妈妈依然把咖啡豆磨成粉,煮得滚烫、喷香,迁徙路上的一日三餐也是系上餐巾纸的。
罗兰一家的幸福来自勤劳和勇敢。想起班里的一些孩子,在学习中和生活上,遇到一点困难,就使性子,叫天怨地,没有毅力,我不禁感叹“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中除了好的方法外,就是要勤奋。
鲁迅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是否要成才无关于天,而在于自己,至于是天生愚钝还是秉性聪明都不重要。“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如此,他几岁的时候就能朗读诗书,出口成章,可是他的父亲整天带着他穿州过府到处炫耀,无暇学习,导致文思枯竭,最终“泯然众人矣”。无独有偶,南北朝时的江淹,少年才思敏捷,用功好学,写了不少精美的文章,后来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不再勤奋刻苦,晚年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最后落得“江郞才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辛勤的付出,是不会得到想要的成功和幸福的。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不胜枚举,难道他们都是天才吗?难道他们的才华都是与生俱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是通过勤奋学习,不辞劳苦得来的。“勤能补拙”,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和“闻鸡起舞”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个道理。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的话在他自己的身上更能体现出来。他幼时家境贫寒,做过报童、当过小贩,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全靠刻苦读书,勤奋学习,每天工作达十六个七个小时,历经无数次失败,才有一生中上千项发明。爱迪生的成功,证明了“自古英才出勤奋”。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乘风破浪,才能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出成功的参天大树。勤奋需要持之又恒,要贯穿于一生的工作学习中,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百年之计,莫于树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奋是火,能点燃理想之灯;勤奋是灯,能照亮人生之路;勤奋是路,能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明天。勤奋是成功的基础。让我们扯起勤奋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打开《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去学习他们勤劳、勇敢、坚毅、奋斗的品德吧!
篇二: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黄恒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大草原上的小木屋》。它的作者是美国的罗兰·英格斯·怀特。他是百年国际大奖小说中的一本。接下来我来给你们讲一讲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以一位小女孩劳拉的眼光和思想,带着我们认识了他们温馨的一家。他们本来是住在大森林里,不过,因为住在乡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家决定搬到西部的大草原上。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甚至差点失去小狗杰克。最后终于到达了大草原。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他们在大草原上的生活并没有那么顺利,充满了有趣、惊险。一开始因为没有房子,要住在马车上。后来爸爸经过不断修改,终于造出了一座漂亮舒适的房子。可是突如其来的两个印第安人把家中大部分的东西都拿走了。
之后他们还经历过冷热病、烟囱起火、和印第安人狂欢等有趣又好玩的事。最后因为政府的决定,他们一家被迫从大草原上搬到了镇上。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们一家养的小狗杰克,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忠诚和勇敢。它用那短短的四肢,少量的体力一口气就游过了连人几乎都不可能游过的大河。过河之后它甚至差点被爸爸用枪打死。在面对印第安人的时候它毫无畏惧,一心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即使在印第安人前他是那么的渺小。
篇三: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蔡泽华
“森林里有那么多人,野生动物就不喜欢在这儿栖息了。爸爸也不喜欢。他喜欢住在一个不会让野生动物不感到害怕的地方。他喜欢看到小鹿和它们的妈妈在丛林的阴影里好奇地观察着他,他还喜欢看见胖胖的懒熊在野果丛吃野果的模样。”——《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是我看的《草原上的小木屋》里面的一段话,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劳拉根据童年的亲身经历写的,我觉得生动又有意义。这段话讲述了劳拉一家向往大森林那样安静、愉悦的生活,如何经过艰难险阻和不懈努力,和谐的融入大自然,因为他们知道亲近自然才是真正的活着,真正的享受。
是啊,如果人们住在大森林里,欣赏美景,看着那些可爱的动物们跑来跑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难道不是比住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更好吗?
劳拉的启蒙老师是父母,她的父母教会了她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做人的品质。真是因为父母,她才懂得世间的千变万化。父母亲对劳拉及他的亲姐妹们的关爱是世界上最深的,正是他们对这个家的保护,使得孩子们有良好的成长条件。
在遇到印第安人、狼群包围、热射病、森林大火等灾难时,父母亲的种种表现让孩子们懂得了勇敢、自强、助人为乐、智慧……这些东西影响了劳拉的一生,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虽然最后他们离开了小木屋,可是他们永远怀念着没有忘记,而且正是有这段经历,使得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有信心。
篇四: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黄欣怡
暑假期间,我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是美国的罗兰·英格斯·怀德写的。他们的故事质朴、单纯,给人温暖、美好的感觉。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罗兰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堪萨斯州的大草原居住的故事。罗兰出生于一个拓荒者家庭。童年时,跟随父母,几乎走遍了整个美国西部。童年的美好记忆,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
在罗兰很小的时候,爸爸查尔斯为了给家人创建一个美好的新生活,他们来到了堪萨斯州的大草原盖起了小木屋。他们自己挖井打猎,与狼群做斗争,应对闯进来的印第安人,逃过热病的侵袭和草原大火的劫难……然而,即使是在危险重重的迁徙之路上,咖啡依然香醇,琴声依然悠场,微笑依然甜美。简陋的小木屋里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
书中的爸爸查尔斯智慧能干,妈妈卡洛琳坚强温柔,主人公罗兰乐观开朗,姐姐玛丽乖巧可爱,小宝宝卡利不哭不闹,很是听话,多么欢乐和谐的一家啊!他们团结合作,有说有笑,靠自己顽强的奋斗,坚持不懈创造美好的家园,过着平凡的快乐生活。这是令我们每个家庭羡慕的,更让我明白了家庭的温暖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强,鼓起勇气面对所有的困难,就可以迎来曙光,每次的困难过后总有欣慰的笑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深刻含义。
其实我们的学习就像这茫茫大草原,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有拓荒者的精神和勤劳,我们也能开辟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篇五: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谢雅琴
我用了5天的时间看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它是美国作家劳拉·英格斯·维尔德的经典佳作,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本书主要写了居住在大森林的劳拉一家,因森林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全家决定前往西部定居。于是劳拉一家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穿越冰湖,泥泞,遭遇湍急的溪水,几经磨难,一家人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开始了新的生活,勤劳的劳拉爸爸建造新房子,壁炉,打井。草原上他们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虽然大草原风景如画,但时时刻刻充满了威胁和危机,他们遭遇狼群包围,劳拉爸爸冷静果敢,与小狗杰克守卫着他们的家人。不久后,一家人患上了患热病差点儿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并且草原上还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这些危险都没有将他们屈服。之后在草原上,他们遇见了许多的好邻居,大家相处十分愉快,但他们也在时刻在防备草原上的印第安人,草原上的印第安人越来越多,他们聚集起来,每天不停的发出恐怖的呐喊,劳拉一家人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当印第安人聚集起来发动战争时,另外一个印第安人单枪匹马地解决了这次最大的危机,印第安人离开了。劳拉一家人高兴极了,以为美好生活就要开始了,却突然得知,政府要求他们离开大草原。于是爸爸果敢地带领家人,坐着马车,离开了大草原,离开了那个他们充满爱而又亲手打造的家。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拉一家人的坚强,勇敢,坚定和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们知道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篇六: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张世立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60多岁的萝拉·英格斯·怀德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的。后来,它成为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萝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也就是真实萝拉的化身。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经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劳拉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攀登了悬崖,驶过了结冰的河面,到达了那片净土。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是在爸爸亲手盖的小木屋中,一家人度过了一段靠打猎为生的甜美时光。
书中的主人公劳拉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她懂事、善良、勇敢,能耐心地帮妈妈作家务,到小溪旁采黑莓。当杰克丢失的时候,她“紧张得不知道要怎么样才好”,她“一路默默地看着后面,她的心里还在挂念着杰克,心里还存有一丝希望”。家里失火了,妹妹玛丽吓得动不了,她却能使尽全力将小嘉丽和玛丽都坐在上面的沉重的摇椅推开。在草原发生大火的时候,帮妈妈打水弄湿麻袋……
劳拉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总能在大自然中捕捉到美的享受,太阳、星星、溪流、霞光、草原,在她的眼睛里都是那么美,那么亲近,连马儿都感受到生命的气息,“高兴地咀嚼着青草发出满足的声音”。她对印第安人和他们的“帕普斯”满怀好奇,甚至想要“做一回印第安小女孩,脱光了衣服,骑在一匹红色的马上面”……
劳拉的爸爸查尔斯是一位勤劳、勇敢、智慧和充满冒险精神的拓荒者,他努力建造草原上的小木屋,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机智沉静地和狼群周旋,面对大火来袭,他勇敢、无畏,积极准备,最终保住了木屋。他宽厚仁慈,向往和平共处,对印第安人没有偏见,认为他们很友好。和历史上驱逐、杀害印第安人的白人相比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他在和印第安人的冲突中能幸免于难的原因。
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十八章《圣诞老人来了》,邻居爱德华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游过冰冷的溪水,给劳拉和玛丽两个孩子带来圣诞礼物,带来了欢乐。他借圣诞老人不能过小溪这个借口,将礼物送给两个孩子,真是用心良苦。
当时爱德华先生说:“圣诞老人说,那就太好了,这两个女孩又懂事又可爱,肯定要送礼物给她们的,可是他自己没有办法渡过小溪,问我能不能帮忙”……
“接着圣诞老人就骑上了马,他说,麻烦我一定要把礼物送到玛丽和劳拉的手上,然后握手和我告别了”爱德华先生说,“好了,现在你们可以过来看你们的礼物了。”
可见,他对两个孩子是多么的喜爱,为了让孩子开心,真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好人。
每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小木屋’,走进萝拉的世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萝拉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爸的小提琴声和妈妈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好希望有一个小女儿,我会常常给她讲萝拉的故事;等她长大一定能像萝拉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也一定会像萝拉的爸、妈一样,哪怕是身处最艰难困苦的境地,也要将最美的琴声,最美的微笑送给我的女儿,让她在每一个夜晚,穿着洁净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篇七: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汪佩
我读过许多课外书,但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本《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本书非常好看,它的主要内容是:罗兰一家人驾着马车,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搬迁到西部大草原生活。他们来到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后,虽然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乐趣,但也时时刻刻面临着各种微笑与危险——凶猛可怕的群狼包围他们,来势汹汹的热病侵袭他们,熊熊燃烧的大火险些吞噬他们……可这一切没有打败他们,凭借着勇敢,坚强积极与乐观,他们克服了困难。
这个故事中罗兰一家都具有美好品质——坚强,乐观,勤奋,善良。但我最喜欢的是罗兰的爸爸,因为他十分聪明,勇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慌乱,是冷静想办法化解难题,用坚强的心去面对一切。只要有罗兰的爸爸在,他们一家都可以感受到安全。所以,我要像罗兰的爸爸那样,做一个聪明、勇敢、勤劳、乐观的人。
读完这本书,罗兰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心中一定要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篇八: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张兆琪
我用三天时间读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劳·英格斯·维尔德的经典之作,她六十多岁才开始写小说,但她的一系列的小说,都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离开维斯康星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的故事。劳拉一家是当时第一代西部拓荒者的缩影,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秀丽的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存在着危险和威胁,他们也不怕重建屋子,也不怕狼群的围击……他们用智慧一一克服了。
他们个个都对彼此充满了爱。
我很欣赏玛丽的乖巧可爱,听话沉稳、乐于分享……
这本书让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的决心,相信这件事一定能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
篇九: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杨颀轩
在阅读的海洋中,我体验过鲁滨逊的荒岛求生,品尝过狼王梦中母狼的坚韧与无助,也曾为费恩对韦伯的爱护而感动落泪。而最让我感到有收获的,是我最近看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本书主要讲了劳拉一家,从威斯康辛州的大森林,搬到堪萨斯州草原上的故事。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暴风雨,马车轮上沾满了泥,停留了一个星期;之后又惊险万分地渡过水流湍急的小河;到达草原时,他们还遇到了狼群包围,草原大火,来势汹汹的草原热命,然而面对这种种困难,他们依然不屈不挠地盖起了小木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因为劳拉一家的奋斗,而久久不能平静。当渡河时,河水差点把马车推翻,但在爸爸的努力下,马车被拉上了岸;当家人被狼群包围时,爸爸并没有冒然开枪,而是从容不迫地看守着这个家和狼群周旋至天亮;当发生草原大火时,爸爸妈妈在周围挖了一圈战壕,并且在坑里放进湿麻袋,以防大火蔓延。爸爸不惧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这使我不禁想起我的爸爸,在他刚学游泳的时候,总是不能前进,还不断下沉,但他不知疲倦的练习着,终于能慢慢地游了,现在都能游几十米了,我为我也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知难而进无坚不摧,知难而退碌碌无为。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也要向这两位爸爸学习,面对困难千万不能畏缩,而是迎难而上,只有坚韧不拔,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篇十: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作者:高丽娜
拿起《草原上的小木屋》,仿佛整个人沉入了这本书,好像我就是站在大草原上的罗兰。青草的芬芳,动物的欢叫,树叶的清香,都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好,啊!微风吹着我,我在大草原上尽情享受读。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尔德所写。劳拉·英格斯·怀尔德这位美国著名作家在一九五七年的时候逝世了,那时的她已是90岁了。她住的农场小屋被改成了博物馆,成为了美国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
这本书是一部类似自传型的儿童文学小说,创作背景是19世纪后半期的西部垦荒热潮,以及小作者父母带她去垦荒的亲身经历。书中描绘的大草原充满了欢乐、宁静和和平,我非常希望在那么美好的环境下生活,可惜最后他们离开了大草原(文中此事件令我非常愤怒,可恶的美国佬),真是非常非常的遗憾。
罗兰从二岁起,就被父母从威斯康星大森林中带到了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在另一片大森林中,罗兰一家在那儿建起了木屋,在一间窄小的木屋里,他们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在大草原上,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遇到狼群、烟囱着火、草原着火也是这些磨难使罗兰体会到自立、自强是多么重要。
在大草原过了一些日子,在一天清晨,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时,天一下子黑了,接着便是浓烟滚滚,大火疯狂地向小木屋冲来,放肆的吞噬着每一寸土地,肆无忌惮。罗兰父亲叫大家赶紧打来水,把大火扑灭,罗兰则去拿麻袋,她看到黑烟下面红红的火光,犹如一个恶魔在发狂、发怒。罗兰吓得像只受惊的兔子,全身发抖,妈妈安慰罗兰:“没事,我们一定会平安无事。”罗兰还是没有感到安全。动物四处逃散,风越来越大,啸声尖利。火舌起处,成千上万的鸟拼命往上飞,千百只兔子拼命的在草原上飞奔。火烧到悬崖,没有在燃烧,但罗兰给吓坏了,她全身发抖。爸爸拉起了提琴,琴声缓解了罗兰的紧张,父亲拍拍罗兰的肩,对着她笑。看到这儿,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大火燃烧的样子,多么可怕呀!
罗兰森林大火使罗兰一家吓了一大跳,但罗兰一家面对困难,不畏惧的精神令我感动。
看完森林大火这片段。我想对罗兰说:罗兰,你有这么一个家庭真棒!如果是我,我一定会飞快的逃跑;而你们却勇敢面对,还提水来扑灭大火,是爱的力量使你们那么勇敢,因为有了爱,所以你们才会经历了风风雨雨;因为有了爱,你们才会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爱无处不在,爱与爱相织,苦与苦相融,这是一种伟大的爱。爱是什么?爱是奉献,爱是付出,父爱是杯茶,令人回味无穷;母爱是首歌,令人久久难忘。罗兰一家在苦中品味甜味,正如“宫心计”中所说,要学会“苦中一点甜。”
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人和人之间的温情体现得非常明显,真令人感动……像我们的周围,人口密集,但人与人心灵的距离有时候却很远,这又是为什么呢……也许,在那样的困境里,人们自然而然地需要互相扶持和帮助,你不帮助我,我也就得不到你的帮助。可选择性很小,所以,自然就靠近了?
当我遇到困难,我会想起罗兰父亲的琴声,那悠扬的琴声在我耳边响起,罗兰的故事就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花蜜——甜蜜而温暖,爱,也是这样,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