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一本让人可以细细品读的好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颇为丰富的内容,更是源自于它那浩瀚无际的书魂。鲁迅先生曾经以“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对其进行赞美。可见《世说新语》所拥有的书格魅力甚至能够打动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高冷文豪。
翻开《世说新语》第一章便是德行。可见德行在作者的眼中是极为重要的项目。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唯有心口相一,心中充满高尚的品质,并且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这字里行间中表现了《世说新语》所认可的德,若将《世说新语》比作一个人,这就是它的书德,不仅仅蕴含在字里行间中,更流传在各朝各代的读者心中。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拦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如果没有《世说新语》不知道将有多少位贤人志士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也不知道将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事迹被抛出中华文化的沃土。便可以得知,埋藏在《世说新语》中作者那美好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紧随在德行篇后的是言语篇。言语,即是人的口才。言论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当年孔融被捕,朝廷内外无人不惶恐惧怕,但当官员去收监孔融的家属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却毫不惊慌的踢着球,神态淡定,举止平静,众人不解,问起故,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其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如此的口才与非凡思维,以及君子的从容淡定。究其缘由,难道不是因为从小就接受有德之人的熏陶么?今天这《世说新语》就好比那有德之人我们就像那黄发孺子,接受着《世说新语》的涵养熏陶。言语中不留口德,比如祢横,纵然自身才高八斗,也只不过成为历史的笑料。
古人讲究有才能的人要兼济天下,所以从政是古代文人的必由之道,这在《世说新语》中也存在类似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更多的隐藏在政客的雅迹中。如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吏盗池中鱼,在资本主义社会是qinfan他人财产,在共产主义社会是贪污腐败,都不是什么一笔带过的小事,而王安期却以先前周王与百姓同食共享佳肴为例,替吏民开脱。这体现了他能宽容待人的品xing,能过宽恕他人做的错事,光从这点还不能赞美一个人品质高尚吗?
相较于主观xing的进行宣传,《世说新语》更加注重记录事实,循循善诱,诱导读者进行思考。这样优秀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世说新语》那无言的魅力,它就像一位无言的名师,孜孜不倦的教导着学生。正如鲁迅先生认为的学医无法救助当时的中国人,而转投于文学战场。《世说新语》也是走在精神救人这条路上,但它唤醒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君子之心,壮士之魂,更是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像鲁迅一样的文学圣斗士。
要说《世说新语》中篇幅最大的故事,我想那就是文学篇了。作者费了大把力气去收集文学篇,我想这不仅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更是因为作者对文学是极为重视。文学,“孔门四科”之一,原指礼乐制度,后范指学术。《世说新语》的文学主要记载的是魏晋时期的文学。魏晋时期是自先秦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学术思想繁荣发展的时期。士人们贬黜刻板的经学,崇尚老庄哲学,热衷于谈虚胜,辨玄理,清谈之风大盛,遂有所谓“正始玄音”。当时,学术思想趋于活跃,文坛呈现出一派清新自由的景象。《世说新语》诞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免沾染了大量的玄理、清谈,也不难理解其作为魏晋思想文学代表之一,(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世说新语》显得如此清新脱俗,独树一帜的缘由了。
《世说新语》对玄理是非常推崇的,在这本书中也收录了非常多的玄理的故事。用下面的一则故事来说明《世说新语》对玄理的推崇吧。昔日,殷中军为庚公长吏,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恒公,王长吏,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塵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明旦,恒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霎如生母狗馨。”恒公与贤人畅谈玄理,看那些凡夫俗子如同狗。若不是他受到了玄理的熏陶,人格得到了升华,又怎能做到笑看凡人如同狗畜呢?
《世说新语》记载这些的目的不仅是希望我们可以学习些玄理,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修为。相较于那些片面的玄学,《世说新语》更多的进行的是文学的熏陶。又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世说新语》才有着玄学无法比拟的魅力,才吸引着人们去拜读,才会让人们想去研究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