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作者:李雨衡
调皮的小豆豆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在周围大人的引导下顺利地进入了“巴学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相处,大家都很开心。巴学园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这儿没有围墙,教室是旧的电车车厢。学校里有循循善诱的老师,有团结互助的伙伴,有爱,有温暖,有包容……善良而又充满智慧的校长小林宗作是孩子们的大朋友:他教小朋友们跳韵律操;带领孩子们晚上装妖怪,行夜路,练胆量;举行运动会,让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巴学园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快乐,以至于他们晚上放学都舍不得回家。小豆豆在这个充满爱的校园里慢慢成长,慢慢改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虽然巴学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了,但它会永远留在小豆豆的心中,也会永远留在世界上无数喜爱《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读者心中。
篇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者:潘文妍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海伦·凯勒坚强的意志以及乐观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由自主地赞叹和佩服。
海伦·凯勒出生于1880年,一岁半的时候不幸生病。这场疾病带走了她明亮的双眼以及聪敏的双耳。这无尽的黑暗生活中,母亲对她的爱意和关怀使得海伦·凯勒感受到了温暖。可是,那么年幼的海伦·凯勒,要想像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去了解一件事物,是非常困难的,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相反的,海伦·凯勒开始学习手语,用手势与别人交流。后来,善良的姑娘安妮·沙莉文成为了海伦·凯勒的老师,她用超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爱心,使得海伦·凯勒冲出了黑暗,跨进了哈佛大学!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上帝给予我的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以及声音,但在我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儿时的一点记忆。我还清晰地记得——美丽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朵……所有的这些,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你瞧,生活在黑暗中的海伦,内心的世界却是那么绚丽多彩。
篇三:《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作者:袁铭远
鲁滨逊喜欢航海,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上风暴,只身漂流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面对严酷的环境,他很快克服了悲观情绪,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园。
读完,合上书,书中精彩的一幕幕不时浮现,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座小岛,一个腰间围着兽皮的健硕男子正挥舞着手中的镰刀,额头汗如雨下。不远处的木栅栏里,山羊不时发出“咩咩”声。男子直腰抬头,望着那山羊,笑了……
回想书中的内容,我终天明白当初妈妈递给我书时对我所的那句话的内涵。她说:“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挫折,我希望你像鲁滨逊学习。”是的,人生之路是漫长的,在这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面对逆境我们应该像鲁滨逊一样,永不言弃,依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像他一样,走出逆境,迎来光明。
篇三: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作者:李梓萱
在寒假里,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女作家黑柳彻子。她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豆豆的女孩,她在一年级时被退学,之后来到了一所充满欢乐、魅力的学校—巴学园。读完全书你会知道,小豆豆就是作者黑柳彻子自己。
在巴学园里,老师把要学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如果上午孩子们的作业知识都学会了或都写完了,下午就可以自由活动,比如散步、做游戏。有时,校长还会带着同学一起上课、野炊。在这样的学校上学,身心愉悦,快乐成长。
如果现在还有巴学园,厌学的孩子就不会讨厌上学了吧!我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巴学园的学生,也想度过如此快乐的童年!
篇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者:叶宸
在二十世纪,一个独立的生命,以自己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这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一生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有八十七年生活在黑暗、寂静的世界里。但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的人,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并因其非凡的成就和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毅力被美国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被主人公海伦·凯勒深深感动了,对她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我没有她那样的乐观向上,更没有她对书如饥似渴的精神。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如果我同时失去了听觉与视觉后,我会做出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当心中有过不去的坎时,便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这些人应该想一想海伦·凯勒,想想张海迪、桑兰、霍金……他们比我们任何人都有理由选择死,但他们没有,他们用自己乐观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哑聋世界里的人都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软弱呢?海伦一直渴望看到这个世界,而我们能看到这世间的美好,却往往不懂得满足与珍惜。所以,从现在开始,珍惜你身边的一切吧,因为你感到普通的,可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篇五:《城南旧事》读后感
作者:刘菲
第一次捧起《城南旧事》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读着读着,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和主人公小英子一起笑,一起哭。
这本书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书中,我们跟随英子的脚步,见证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城南生活场景:充满悲欢离合的惠安馆,妞儿秀贞演绎母女情;小英子做月老,帮兰姨娘牵线搭桥;宋妈的坚强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令我心中五味杂陈;爸爸得肺病离开了人世,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种种故事,都令我记忆深刻。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起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起来的呢?”瞧英子这天真纯洁的心,谁会不被这幼小的心灵所打动呢?孩童的世界往往没有对错之分,人们只知道小偷的可恨,却不管一个青年为何要走上偷窃犯罪之路,只有纯真善良的英子,愿意倾听一个小偷的故事,愿意和小偷许下一起去看海的约定。
成长伴随着数不尽的烦恼,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在经历某些事后,褪去了童年的那份天真,成长了很多,多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身上莫名多了个担子。对英子来说,是父亲去世后;而对我来说,不知是在哪个黄昏或夜晚,经历了怎样的事,才会从孩子的世界里长大。人生就像宗璞说的“丁香结”一样,不经历点挫折又怎能像英子一样成长起来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想起《城南旧事》这本书,《送别》的忧伤旋律就仿佛在我耳边回响,一阵心酸就不禁涌上心头。骆驼队好像就在我眼前沐浴冬日阳光,向远方走去,带走我的童年。沉浸在英子的故事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城南旧事》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它没有华丽的词藻,可我读完一遍还想再读。花谢了还会开,曲终了还会再响,可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这段宝贵而又快乐的时光。
篇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者:刘诗妍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出生于1880年6月27日,小时候与常人无异,甚至比常人还要聪慧,她温柔可爱,过着平凡朴素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一岁半时,小海伦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变得看不见、听不着。在一片黑暗和死寂中,她的性格也变得暴躁起来。1887年3月3日,沙莉文老师走进了小海伦的世界,打开了海伦的心灵之窗,引领海伦不断求知,不断探索,最终,她成为了二十世纪家喻户晓的不朽人物。
海伦·凯勒在又盲又聋的情况下,仍然不屈不挠地奋斗,还热心地帮助其他残疾人人,这种精神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记得前几天,我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左思右想做不出来。我气呼呼地把笔一摔说:“不做了!不做了!”妈妈走过来,安慰道:“孩子,遇到困难不要泄气,想想海伦·凯勒吧。”顿时,我眼前一亮,海伦凯勒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学习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呢,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打退堂鼓,和她相比,简直相差万里。想到这儿,我觉得脸一阵阵发烧,赶紧打起精神苦思冥想,反复验算,终于打败了那只拦路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海伦凯勒的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七:《爱的教育》读后感
作者:宫璐瑶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感动了世界无数读者。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感动。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非常势利,他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篇八:读《男生贾里全传》有感
作者:刘俊博
寒假里,我读了《男生贾里全传》。作者秦文君用幽默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更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书中的《胜败体育节》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讲了贾里所在的一班要和二班进行拔河比赛。贾里为了胜利,让所有人带铁块比赛。赢了二班后后,一班还要代表学校去比赛,他们自知弄虚作假,胜之不武,更怕实力不够丢学校的脸,所以坦白承认了错误。
为了班级荣誉,贾里绞尽脑汁,出谋划策,但是比赛时采用非常规手段,即使赢了也不光彩。贾里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看到这里,我被他的诚实感动了,同时我也为自己曾经撒下的谎言感到惭愧。
记得那天,我带了五十元钱去买吃的。一进商店,看到琳琅满目的零食,我两眼放光,一口气花掉了三十元。一出门,我就被一股烧烤的香味吸引,口水直流。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卖烤羊肉串的。虽然妈妈只许我花30元,但我实在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还是上前问价格。老板说:“十元六串,怎么样,来几串?”“好,来十元钱的。”我边咽口水边回答。羊肉串烤好了,我边走边津津有味地吃着。
还没到家,羊肉串已经吃完。妈妈问:“剩的二十块钱给我吧。”我怕被骂,紧张得额头上直冒汗。突然我心生一计,撒了个谎。我先从一个口袋里掏出10元,接着又掏掏另一个口袋,然后皱起眉头,佯装惊讶地说:“咦,我的钱呢?我的钱哪儿去了?难道在路上掉了?”妈妈听完我这番话,没再追问,反而安慰我说:“算了吧,下次小心点。”居然蒙混过关了!我心中就一阵暗喜。
现在想来,我十分后悔。事情虽小,但我却丢了“诚实”。诚实是多么重要啊,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鲁迅曾说过: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以后,我要像贾里一样,知错就改,让诚实之花在心中绽放。
我决定今天去向妈妈坦白,请求她的原谅,更重要的是,换取我的心安。
篇九:《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作者:周博文
最近,我看了一本有趣的书——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讲的是小女孩小豆豆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东京。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她的妈妈带着小豆豆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学校大门是用矮矮的树做成的,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这里有最懂孩子们心理的小林校长,有用电车车厢改成的教室。巴学园放学后,孩子们不愿意回家;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
小林校长是一个神奇的人,他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能用巧妙的方法让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变得可爱。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还交了许多朋友。
巴学园在1945年的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这是件让人无比惋惜的事情。我常常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估计所有的孩子都想成为那里的学生吧。
篇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者:孙逸非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位传奇人物,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是海伦·凯勒。”这个残疾人有什么能和军人比的呢?带着疑问,我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开始寻找答案。
海伦·凯勒在19个月大时,生了一种叫猩红热的病,变成了聋盲人,与世界失去了沟通。刚开始时,海伦对自己的生活是厌烦、暴躁,常常发脾气,对生活感到失望。
但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努力。
随着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海伦凯勒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开始认字、学习,她在学到知识后,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她不但克服了语言障碍,学会了说话,还考上了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让人惊奇的是,在奔波忙碌之余,她的一生还创作了14本书。
海伦·凯勒在寂静和黑暗中创造了一个人类史上的奇迹。她勇敢地与黑暗决斗,用纯洁的爱拥抱自然,她的坚强,她永不放弃的精神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看着看着,我入迷了。我不自觉地把眼睛闭上,试着抬起脚走几步。黑暗使得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从没有遭遇过灾难,甚至从没有体验过不幸的我们,只会享受幸福。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海伦正是凭着一颗坚强而有毅力的心,最终在灾难中立起。虽然她的世界是灰暗的,但她的内心确实光明的。她幻想着有三天的光明,想像正常人那样,把绚烂多彩的世界看个够,释放她心中的热情与激动。
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同学们,让我们从读这本书开始,像海伦·凯勒那样坚强、乐观、勇敢,珍惜当下,自强不息,掌握自己的精彩人生!
篇十一:《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作者:龚志诚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它曲折生动的情节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而主人公鲁滨逊面对困境的乐观顽强更是让我佩服不已。
鲁滨逊喜欢冒险,在一次航海探险途中,不幸遇到海难,孤身流落到荒岛。初到荒岛,他与常人一样忧伤、失望,但很快他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地想办法生存。他先是用木筏运下船上的物资,接着,又开始为今后的生活作筹划:自己动手做器具,建房搭屋,捕鱼打猎,驯养动物、种植小麦……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努力,坚持了二十八年,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
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失去了所有,但不自弃、不消沉,更没有放弃希望与努力,多么顽强!正是因为这份顽强,鲁滨逊最终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另一个故事:
一个人所搭乘的轮船出事了,他跟鲁滨逊一样流落到了荒岛,他也努力地搭了一个小木棚,用来储存从船上运下的物资。他依靠这些物资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一天,一场暴雨降临,雷电击中了他的木棚,木棚着了火,他赖以生存的一切都完了,他绝望地吊在一棵树上。这在他咽气的那一瞬间,有船来了。原来船是被燃烧引起的黑烟吸引的,富有经验的老船长看到了眼前的景象,明白了一切。老船长说:“如果他再坚持一秒,那么他就会获救。”
同样的遭遇,同样的灾难,最开始的努力也是一样的,但结局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鲁滨逊比故事中的他多了一秒的坚持。
是呀,再坚持一秒,就能扭转逆境。多一秒的坚持,说不定就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鲁滨逊漂流记》带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