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是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编剧为阿里吉特·比斯沃斯、约戈什·查德卡尔,摄影为K。U。 Mohanan的悬疑电影,故事的灵感来自于2010年的同名法国短片。
《调音师》这部电影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男人从装成瞎子到变成真的瞎子最终视力恢复但还是装瞎子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斥着不停的反转以及人性的揭露。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名钢琴天才,有着极佳的音乐天赋,能够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同时他也有着一副大家都喜欢的好嗓音。令人意外的是他一直都伪装成盲人调音师,用“盲人”身份窥探着别人的隐私,因此目睹一场谋杀而深陷险境。
伪装成一个盲人可以说给男主人公阿卡什带来了很多好处。人们都觉得盲人会对音乐有着更加敏锐的判断力,因此他的订单也越来越多,有着不错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人们总是对他这样的盲人报以极大的同情,会给他更多的小费,甚至可以毫不在意地在他面前脱换衣服。他享受着作为盲人带来的便利,但还是被卷进了一场谋杀案。阿卡什意外的被男主人普拉默邀请到家弹琴,却闯入捉奸现场并目睹女主人西米和其情夫曼诺拉清理普拉默尸体,离开凶案现场后的阿卡什,在“盲”和“不盲”之间犹豫,最终选择报警时却遇上了曼诺拉,曼诺拉竟然是警署的警长。阿卡什接受到了来自曼诺拉的盘查,在警署大胆指认西米和曼诺拉,却不被人相信。而西米和曼诺拉也意识到阿卡什是个假的盲人,开始意图出去阿卡什。西米先是来到阿卡什打工的餐厅,当着阿卡什和餐厅老板的面扮演了一出“老公居然在结婚纪念日放我鸽子”的戏码,后更是直接来到阿卡什家中,对他百般试探,尖叫面具、当面下毒,甚至直接掏出手枪,阿卡什不堪折磨举双手投降,在和西米的交涉中意外喝下了毒药,变成了一个真的盲人。而西米又伪造成自己和阿卡什偷情被发现,让阿卡什的女友苏菲气愤离开。最终阿卡什陷入了孤身和这对恶毒男女对抗的困境中。
电影的刚开始在西米和普拉默在家中玩笑打闹的情节里,西米在用辣椒酱制作食物,然后在两个人最终的拥抱里,镜头却只是停留在了西米沾满了辣椒酱的双手上。原本是温馨的画面,却定格于看上去血淋淋的双手,让人毛骨悚然,也为下文西米杀了普拉默埋下了伏笔。
《调音师》充分将音乐和剧情相结合,在男主进到普拉默家中,意外发现普拉默被杀,为了保全性命要装作自己是一个真实的盲人,十分冷静的弹奏钢琴。在几分钟的紧张剧情中,男主弹得钢琴没有错音也没有断音,顺畅的就像他每次表演一样,可是在悠扬钢琴的衬托下,同一个屋子中,杀了人的西米和曼诺拉正在处理尸体。在同一个画面中,美妙的琴声伴随的却是不发出一丝一毫声音的凶杀案的结尾,两者之间的对比更加增加了紧张的气氛,让人屏住呼吸。
在男主借口要上厕所,然后西米扶着男主走向厕所,进入厕所后,镜头一直在右边观察男主,观众预想男主会喘口气调节自己的紧张,可是男主什么都没做,这个时候镜头一变,突然从左边开始拍摄,就拍到了在墙角站着的情夫曼诺拉,有一次给观众带去惊吓。
与这个镜头切换相似的是,西米跑去男主家威胁男主。镜头先一直停在右边的男主身上,同时西米和男主的对话也一直在进行,可是当镜头突然从右往左移动,看到的是带着恐怖面具的西米,观众又一次被镜头的切换所吓倒,同时更能让观众站在男主的视角去感受惊吓,从而理解西米这么做是为了确认男主是否为真的盲人。
剧中出现了大量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很鲜明的特征,但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身上带着浓浓的恶意。每个人都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的反光镜,他们身上缩影着这个社会的黑暗,十分具有讽刺意义。
首先是最先出场的小男孩,虽然看上去不过是五六岁的年纪,但做出的事情却并不符合这个年纪孩童的天真和可爱。他为了得到所谓的小费用绳子把阿卡什绊倒,得知阿卡什是假装盲人后偷偷用手机录下视频而换取钱财,在看到阿卡什真的成为盲人孤单无助的坐在家里,不管不顾冷漠离去。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我们似乎看到的就是社会中的某些媒体。他们好奇地探究着与他们一点都不相关人的生活,并且通过监视他人,继而贩卖他人的信息而谋取利益。他们关注的永远是能够给他们带去利益的内容,当发现受害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他们可以一声不吭转身离开,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犯的错而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和后悔。小男孩的实际行为和他的年纪过于不符,让我不禁为他冷酷感到悲哀。
而和男主人公相爱的女孩苏菲,她身上带着是活力,似乎是整部电影唯一的亮色。她骑电动车意外撞上了阿卡什,然后发现了阿卡什的突出的音乐才能,邀请阿卡什在自己父亲的演奏。她和阿卡什相爱,却因为一次简单的伪造出的误会而离阿卡什而去。她看上去十分单纯,就算是被骗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就轻易的相信别人所说的话。在电影中,有很多的情节都体现了苏菲看到了阿卡什其实并不是一个盲人,但苏菲却从来没有深入思考,始终就相信着她所看到的表面。阿卡什在苏菲父亲的酒吧中曾深深凝视墙上的话,苏菲看到了却也只是感到疑惑,并未深究。她带着阿卡什去电影院看电影,目睹了阿卡什准确无误的伸手拿爆米花,也只是愣了一下,并没有去思考阿卡什是否欺骗了自己。但不能简单去说苏菲她是有错的,她可能也就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不相信自己受到了欺骗,也会一次又一次陷入陷阱。可以说苏菲是本剧中为数不多善良的存在,但在剧情的最后,她和男主在欧洲相遇,当男主给她讲述当时发生的故事时,苏菲可以不带任何情感的说出希望男主应该拿走西米的肝脏和眼角膜这一类让人不能接受的话,似乎很让人惋惜电影中唯一的一个亮色人物也在一点点转变思想,一点点想着深不可测的恶靠近。
本剧的男主人公的经历充分展示了一个完全带着善意的普通人滑向恶意的深渊。在刚开始他见证了谋杀案,尽管在纠结之下,他依然选择了去警察局报案,去意外的遇上了是杀人犯也是警署署长的曼诺拉。因为他是盲人这个谎言被西米揭穿,他也遭受到了西米的下毒和曼诺拉的追杀。令人深思的是在结局,医生想带着男主去把西米的肝移植给酋长的女儿从而换取大笔钱财,从而也为男主的眼膜移植提供金钱基础。在结局出现了“What is live?It depends on the liver。”这一句话。“什么是生命?生命取决于肝脏。”这是《调音师》这部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短短的一句话对应着故事的结尾两次出现像肝脏形状的树以及医生和故事主人公关于要不要拿走恶毒女人西米肝脏的对话。
令人深思的是第一次出现像肝脏形状的树的时候,医生和男主毫不犹豫的就开了过去。而在男主对苏菲叙述的画面中,医生和男主的车就停在了像肝脏形状的树前,医生下车去给困在后备箱的西米注射药剂,却被西米所伤,而西米开着汽车带着男主继续向前。男主在一路上说着要放过西米,因此也得到了西米放他下车。西米开出一段路后突然掉头意图将男主撞死街头,此时一只被猎人瞄准的神奇的盲兔意外的跳上了汽车的挡风玻璃,导致汽车方向失控,飞出马路,西米也恶有恶报烧死在了车里。在男主叙述的过程中,他本身最后选择了原谅西米,并且十分好运的最终躲过了死亡。可是男主对故事的描述似乎过于巧合,兔子可以在撞上车玻璃之后毫发无损的逃开,而他恰好在整个事件中存活了下来。男主看似圆满的话似乎又是编织出的一个谎言,一个为了在苏菲面前维护他自身形象的谎言。
和一般电影不同的是最终男主和苏菲的重逢并不是充满着浪漫的气氛。当侍者问他这是否是他的手杖时他可以直接接过而不用进行触摸来判断,当地上有易拉罐时,他可以直接一脚将罐子踹飞,这些细节都充分显示了他的视力早已恢复,可他依然在苏菲面前撒谎。男主的视力恢复了,那么这个视网膜是来自于谁呢,是在男主口中恶有恶报车祸死亡的西米吗,这似乎也是电影的一个疑点,让观众不断产生猜想,究竟最终西米是死是活,男主最终选择了什么,这始终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在电影中还有很多让人细想就背后发凉的点。开突突车的夫妻似乎看上去善良,救下了男主,可是他们的实际目的却是卖掉男主的两个肾脏来换取金钱。妻子拥有着比丈夫更狠的心,丈夫还提出过可不可以只拿走一个肾脏,而妻子一心就想赚钱。在剧情后期,两人还绑住了男主和西米,只为了私吞赎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丈夫却因为失血过多死在了枪战中,在医生宣告病人死亡的那一刻,妻子怀里有很多的钱,可是这些钱都救不回她的丈夫。相对妻子,更为善良的丈夫却是死去的那一个。同时医生最后还补了一句话“可以捐献器官”。这对夫妻卷入这件事是因为想通过器官赚钱,而最终家破人亡也是因为器官。前后呼应的剧情充满了讽刺。
“What is live?It depends on the liver。”这句话也可以说是“生命是什么,生命取决于生活者。”这应该是整部电影想表达的观点。无数的生活者组成了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那些恶意的社会人也在不停的影响别人,同时更改着他人的生活轨迹,最终也会让那些善良的人改变观念,开始利用伤害他人。社会的险恶和人性的复杂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有千面,社会也有多面,我们都只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个生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