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照片里颔首低眉的陆小曼伏案专注看书的那一瞬间,我满心觉得这句是最适合陆小曼的,有种女人天生就有的一种气场所在,不是尤物胜似尤物。
很多人喜欢拿她和林徽因相提并论。但我想,她们不具可比xing,只能说她们都出生在书香门第,同是名门淑媛,父辈都是政治精英,都用心良苦地栽培自己的女儿接受高等的西式教育。
但在我看来,陆小曼是别具一格的,我想她若九泉下有知,她也会对此等比较嗤之以鼻。
因为她不稀罕。
我看了不同时期陆小曼的照片,说很惊艳也违心了点,但只因看了她那清新娟丽的小楷和她那淡墨的山水兼瑰丽轻盈的工笔绘描,那股晕染的灵韵气息,像是氤氲在丛林间无法消散的幻影,她的美又岂是那么轻浮只看脸蛋。她的诗词和文学功底很扎实,细看会觉得她的思想很另类。
她曾说:“从前多少女子,为了怕人骂,怕人背后批评,甘愿自己牺牲自己的快乐与shenti,怨死闺中,要不然就是终身得了不死不活的病,shenyin到死。这一类的可怜女子,我敢说十个里面有九个是自己明知故犯的,她们可怜,至死不明白是什么害了她们。”可见,当你看到这么与众不同的陆小曼,她是谜,是光,是无法转身的焦点;她是站在高台的皇后,俯视着万千男子对她的趋之若鹜。
但毋庸置疑的是,她确实是最出色的。她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上班兼职担任过外文翻译。可能有人会说,这是花瓶。错了,她9岁时法语的基础就很扎实,15岁家人就给她请了英国的教师,她的谈吐举止,她的轻盈柔美,她的巧妙机智都是名媛圈不可否认的事实。当时就有“南唐北陆”之说,出名程度令人咂舌。当然在这么追捧的年代,她的父母不会为了她的将来成就而着想,更多的是如何在这些优秀青年里挑出个乘龙快婿。
而毕业于普林斯顿和西点军校的王赓无疑是上上之选,他是陆小曼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他俊秀儒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还和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当然这也有人提出过疑问,至于真实与否不得而知,但他的抢手是罕有的。尤其是众多名门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陆小曼父母成功了,前后不到一个月,就把女儿嫁了出去,当时是“轰动京师,传为美谈”。结婚时只有19岁的陆小曼,并没有感受到婚姻的美好,她是“天之骄女”,她要的是被人捧在手心,而王赓比她大七岁,完全是个工作狂也是个书呆子。他们不是神仙眷侣,一个生活完全习惯美国化的他,根本无法融入喜欢歌舞喜欢聚会喜欢搓牌玩乐的陆小曼。
所以,陆小曼对父母千挑万选的丈夫并不来电,反而觉得枯燥窒闷,她是萎靡在笼中的囚鸟,她是垂死在瓶中的玫瑰,她更加无所顾忌地到交际场所去夜夜笙歌。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徐志摩在一次京剧义演中见到她,火花四射,电光火石的碰撞,徐志摩记住了在《春香闹学》里扮着丫环的陆小曼。
在名人圈子里不往来是不可能的,王赓是梁启超的弟子,梁启超又认识徐志摩,来来往往总是会相熟的。如果说徐志摩一开始就不厚道地想gouyin人家老婆这也说不过去,只能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碰巧人家赶上了。
无暇陪小曼的王赓托付徐志摩陪自己老婆去玩,一个在情感里刚触礁的男人碰上一个对婚姻绝望又任xing的女子,这是非常要不得的。这两个都是豁出去的人,孤男寡女,干柴烈火,什么都不怕的。他们不怕和道德相撞,他们只怕不能相爱相守。他们吻别,他们夜诉情诗,如果这时候王赓还不知道,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傻。原因就是徐志摩错把陆小曼写的信给王赓看了,暧昧小语,你侬我侬。这绵绵情意的书信不是写给自己的,即便没有帽子,他也觉得整个人都绿了。
他拂袖而去。
他气愤难当。
他们大吵一架也没能平息,他们都是倔脾气,你惹我,我比你更急。陆小曼被王赓送回娘家,他也走马上任去了南京,备受议论的徐志摩只好去了欧洲。
王赓的不拖泥带水的方式我还是很欣赏的,他写了一封信给陆小曼:“如念夫妻之情,立刻南下团聚,倘若另有所属,绝不加以阻拦。”这简短的书信,并没有拉回心早就不在他身上的陆小曼,反而是陆小曼发了电报,叫徐志摩快回来,她快撑不住了。
徐志摩立马杀了回来,去找人帮忙解决他们尴尬的三人行。之后就有了“功德林”的鸿门宴。
其实,很多人并未知道,1932年上海保卫战期间,王赓被当做箭靶险些被当成了“间谍”,他被扣留,被押往军事法庭。他是在监狱里签了离婚协议书。他明知签下这个他一无所有,连唯一的女人都送走了,他都无怨无悔。反倒是对徐志摩说“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在查阅一些影片里,陆小曼的后人曾说她之所以不接受王赓是因为他xing暴力。但我想他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他不懂风花雪月更不懂得去贴合,他可能用的方式并不对,但是他肯定是爱陆小曼的,因为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他还向他们说小曼是很有天赋的,希望能好好培养,让她有所造诣。在那个枪杆的年代,这种夺妻之恨,他却处理得如此平静,我甚至觉得,如果是张学良,他肯定会一枪毙了,敢抢老子的女人,找死。而王赓是接受西式教育的男人,他知道婚姻强扭不得,他甚至想游学想离开,之后经历了战火,甚至很多冷心的种种,可惜啊,一代将才,终生再也没娶,最后死在了去往美国的途中开罗,不过他也埋在了军人墓地,算得上一种“荣归”了吧。
陆小曼在1926年赢了人生里的第二场轰动的婚姻,之所以轰动是因为梁启超那“特别”的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xing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其实梁启超曾担忧他为感情冲动,会把徐志摩累死,但没想到,这是真的。也许在徐家二老看来,不给丈夫吃饭是虐待儿子,在长辈面前抱自己老婆上房间是罪不容诛的,但是对于开明的现代来说,这都是很正常的,但确实也过于矫情了点,而上海女人都有一点特质:作;还有一个特点:嗲。
这些攻势下并没有让徐志摩退缩,反而气走了徐家二老去张幼仪那里诉苦。她得了肺病,只好选择重回十里洋场的魔都上海。
她挥金如土,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你说你的,我用我的,你只管羡慕嫉妒恨去吧。徐志摩给她租大公寓,请厨子、司机、佣人等等,据说一个月也要用五六百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吧,对于一个教书写稿又喜欢附庸风雅的徐志摩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他还贩卖古董字画,都无法补贴家用,不得不北上去教书。
有人会问,陆小曼为何不去北京,其实我想她一离不开后面要说的翁瑞午,二是她不孕,因为她和王赓离婚后私自堕胎,导致失去做母亲的资格,所以聚少离多,也是一个圆满的借口。再者,我想她也不想遇到林徽因。陆小曼曾对徐志摩说,我可以认同你的莺莺燕燕,但是如果是林徽因,你是要告诉我的,要不然会吃醋的。她其实是很懂的。
但谁也没想到,一场飞机失事改变了她的世界,前一天他们还大吵大闹,第二天就变成永别。很多人说,徐志摩的死是陆小曼导致的,其实她也只能算一半。人家去见的是林徽因的演讲,他根本不管天气恶劣,但也是因为挥霍,他也只能坐免费的飞机,但这是天意,我们都无法揣测。我想如果有机会,她们都不会想让他死的。
所以,何必去怪这怪那呢?陆小曼最美妙的年华最轰动的爱情,这短命的男二就这么悄悄落幕了。
第三号男人是翁瑞午,他是陆小曼的推拿医师,是画家也是医生。他是上海有名的花花公子,同样也是满腹经纶,喜爱书画收藏,也善京戏昆曲,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陈定山说,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这难在哪里?
三十多年的风雨,不是一朝一夕。
陆小曼旧疾复发,腰痛不止,于是请了翁瑞午推拿,结果发现很奏效,结果就很依赖他。有人怪罪翁瑞午让陆小曼染上鸦片,但翁瑞午最早是希望用少量的鸦片去缓解陆小曼的疼痛,但他万万没想到她上瘾了。当初徐志摩很有压力的经济负担不在于生活,还有吸鸦片的小曼。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又是三人行,张幼仪侄女的书曾说了一幕,就是徐母去看儿子,发现儿子很可怜地躺在一角,翁瑞午和陆小曼各自躺在烟榻上。陆小曼曾对外人说,她和翁绝无爱情只有感情,这日日相对的生活,没有点微妙的感情是不可能的。
当初徐父每月会给陆小曼钱,但有一次就警告了陆小曼说,如果你跟翁瑞午同居就一分也拿不到。而一直未曾越界的翁瑞午从二楼搬到了小曼的卧室三楼,告诉监视的徐父,这女人你不要监视了,她的人生,我来承担。
胡适也曾对陆小曼说离开翁,他也可以照顾她,但即便小曼戒了鸦片,她也离不开翁瑞午。其一,他是医师,随时可以照顾她的病情。其二,她并不指望胡适,何况胡适很怕老婆的。其三,跟都跟了这么多年了,这个男人都对她不离不弃,她是个重感情的人,她愿意接受这尴尬的感情,只是不准他抛弃老婆,同时还帮他抚养他的私生子。
翁瑞午为了照顾陆小曼,请教师教她绘画,又给她请奶妈,只因为她吃鸦片肠胃不好,甚至是后来他变卖古董家产,还靠女儿寄来的钱去养她。有人说色衰而爱弛,可是这个女人,老了真的不好看,蓬头垢面,牙齿脱落,牙龈也是黑黑的,但是这样的男人,在临终前还托朋友照顾陆小曼,说我要走了,今后多照顾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之后,陆小曼人生里相伴最长的翁瑞午也走了。
确实啊,什么坛到最后也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是花圈,曾经的浮华,曾经的荣耀,在最后也只是一丘黄土。我艳羡这么轰轰烈烈的陆小曼,她有天蝎座的敢爱敢恨,但是我又不敢苟同于她恣意的挥霍。
晚年的她卖画为生,甚至收到陈毅市长的聘书成了上海文史馆馆员,后来又成了上海画院的画师,同时她后半生也致力在为徐志摩的作品而奔走。
《志摩全集》是在嘲讽和荼毒间,她努力的成果,她愿意去做徐志摩人生里的衬托。很多男人都希望能睡很多的女人,然后想让这些女人都为他们守寡。她是幸运的,她遇到的都是真xing情的人,她是他们的绿叶,她却不知道,她亦是他们心目中的红花。
1965年,62岁的陆小曼香消玉殒,她走了,身形枯槁的她身边也只有一个表妹陪伴。
陆小曼,一生都是如此传奇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