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在“首恶中最狡悍善战”。
据记载,石达开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虽然其人生只有短暂的32年,却迸发出了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太平军在四川》一书记载,1856年春,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之乱”,受天王洪秀全疑忌的翼王石达开率领10万精兵离开南京,南征北战,7年来辗转大半个中国。1862年秋,石军由湖北利川入四川石柱,6月兵指西南地区。此时,清军集结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多处兵力二十余万阻击石军。
石达开军打了不少胜仗,自己伤亡也不小。为避清军锋头,他率军经兴文、泸卫等地退回叙永,攻占永宁城,并采取以退为进、分兵合击的战略,在永宁城分兵两路,一支由石率南走川南古蔺县,入贵州仁怀县地,另一支向东直cha向仁怀厅等地。
如今,桂花乡汉溪村一带,还遗留当年石达开的祭台和石碾子,以及他亲手书写在石壁上用以祈福的巨型“福”字。另外,石达开口传于部下的翼王剑谱,至今在川南民间流传。汉溪村小河沟,是千百年来古蔺到泸州通道,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古往今来客商络绎不绝。
1863年初,石达开在宜宾境内和四川总督骆秉章率领的清军,进行了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双方投入30万人马,激战20余日,结果石达开因内奸和云南清军偷袭而兵损4万余,元气大伤,这也为他日后折戟大渡河埋下了伏笔。
王洪峻《论石达开的入蜀》一书记载了“横江大战”之后的一些细节: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他的疲惫之师,先是转入云南,后又一路辗转,曲曲折折,再次入川,来到石棉县安顺场(当时名叫“紫打地”,彝语译音)。以后这一个月时间,石军活动范围大多在安顺场及其附近的30公里之内。
没想到,安顺场成了他全军覆灭之地,也是一代英雄的折戟之所。
大渡河下游,两岸高山,一河怒水,恶浪澎湃,奔若惊雷。1863年5月21日,石达开选出五千精锐,集结船筏,大举抢渡,胜利在望。熟料关键时刻,大渡河提前涨水,七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淹筏毁,可怜五千精锐均葬身洪水,无一生还。
当时,北岸的清军还以为又要跟石达开打一场血战,十分惊慌,没想到太平军的船筏悉数毁于滚滚恶浪,他们在对岸欢呼雀跃,说这是“河神”显灵,要灭了石賊。
此时,太平军困守安顺场已二十多天,除了作战伤亡和五千精锐死于洪水,大量减员。疾病在兵士间蔓延。粮尽宰杀战马,马尽摘食桑叶,加之少医缺药,原来的三万大军,到最后能参加突围的不过6000余人。
《太平军在四川》一书记载:当时,困兽犹斗的石达开写了封书信,命人交给防守于松林河的番族土司王应元,请以金银买路,遭拒。王应元的想法可能是:与其接受你那点银子,还不如直接困死你,那时你的所有金银都是我的。
1863年6月9日,石达开率领残军冒死向东突围。次日,他们到达利济堡,仍为洪水所阻,不能前进。为了轻装前进,他们抛弃辎重。10日,石达开命自己的妻妾抱幼子裹帛投河。
以后,石达开率残军又同清军血战几次,突围无望,为保全部下,他决定投降。
石达开自动前往清营,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入清营。接着,石被押往成都。
但清军很快背信弃义,将太平军2000多名将士全数杀害。成堆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曾经威风八面的翼王大旗,倏然倒在滔滔大渡河畔,青绿河水染成赤红。
石达开被押解到成都的科甲巷监狱,不久即被四川总督骆秉章下令凌迟处死,同时凌迟处死的还有他的几个属下。凌迟酷刑是:用锋利小刀切割全身的皮肉,让其没有一点完好的皮肤,然后挖出内脏使人毙命,人死之后连骨头也要被切碎。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石达开从始至终默然无声。据说行刑时,石达开的下属不胜痛楚惨呼不止,石达开慨然道:“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连敌对势力的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
这一年,石达开 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