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话: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在此神话有三大特色:
1、远古时期,和创世有关。人类产生初期,渴望英雄,与神有密切联系。
2、与超能力密切相关,主人公多为超人或者神。反映远古时期对自然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所以大多为征服自然,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天灾,突出反应为洪水猛兽。
3、具有神奇、独特的想象力。把某一点放大,如天气干旱炎热,就有了10个太阳。
中国神话:《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这是中国神话的代表,集中在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的《山海经》“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都出自于西汉刘向及其门人所编辑的《淮南子》中。
西方的神话则更加丰富了。
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著名的特洛伊、木马计就出于此。
古代希伯来神话来源于《圣经·旧约》,本书所选四则故事《世界最初的七天》《亚当与夏娃》《诺亚方舟》《巴别塔》全都取材于《旧约》第一篇《创世记》。
二、民间传说:
学界对于传说的界定大致有两种看法: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民间传说又俗称”口碑“,是一切以口头方式讲述生活中各种各样事件的散文叙事作品的统称。与广义传说概念的宽泛性不同,狭义的民间传说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性散文体叙事。
我们这里所讲的狭义的民间传说。它具有以下特征:
1、产生时间较晚,主人公为具体的历史人物。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故事中存在的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度的,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2、民间传说讲述某一历史时代的具体人物或事件,时代和地点都比较真实,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反映的基本是人来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写照。其情节结局不一定根据人类的喜好而发展。
3、具有更加有根据的想象和文学色彩,更加接近于现实,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为:《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三、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里面所包含的故事典故就叫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也有三大特点:
1、产生时间最晚。这一说法是很早就有,但是在古汉语里面没有专门的语用,相反用的是典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段子或者桥段。一直到白话文的大规模推广,成语作为汉字中保存的最好的古代汉语被大量应用,于是就有了成语字典,成语故事。也就是成语的流行是建国后。
2、以四字为主,有固定的语法和意思,而且可能有多种意义,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3、可以与神话、民间传说重合。也就是只要是固定的用法都可以成为成语,都可以写成成语故事。如八仙过海,大禹治水等。
也就是成语故事最为广泛,出现时间最晚,与白话文通用有关,神话故事内容最早,与远古创世纪有关,民间传说出现稍晚,与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有关。而他们都被认为是民间文学。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文学的结晶,我们不仅要了解,还要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