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50则

时间:2020-07-07 23:37:41    阅读: 次    来源:星辰美文网  作者:网络
寓言故事50则

  1、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一名。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解释]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2、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翁:老头儿。
 
  [解释]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3、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解释]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4、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解释]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注释]反:推及,推论。
 
  [解释]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6、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注释]班: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
 
  [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7、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注释]囫囵:完整,整个儿。
 
  [解释]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部接受。
 
  8、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解释]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9、草木皆兵
 
  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后来,在淝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注释]皆:都。
 
  [解释]比喻失败者恐惧、多疑的心理。
 
  10、持之以恒
 
  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他在下地劳作间隙时,总是读书。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后来,他整理树叶,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注释]持:坚持。恒:恒心。
 
  [解释]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11、出类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注释]出:超出。类:同类。萃;聚集。
 
  [解释]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12、从容不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说:“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庄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解释]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13、大器晚成
 
  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注释]器:指才能。
 
  [解释]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14、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害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注释]义:正义。亲:亲属。
 
  [解释]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加以处罚。
 
  15、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由于他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强,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学者王衍称赞他说:“听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从无枯竭的时候。”
 
  [注释]若:好像。悬河:形容像激流倾泻而下。
 
  [解释]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
 
  16、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充:冒充,凑。竽:古乐器名。
 
  [解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7、柳暗花明
 
  南宋诗人陆游被朝廷免去官职后,闲居在家乡山阴。有一次,他去西山游玩,路过一个鲜花怒放、绿柳成荫的小村庄,美丽的景色激起了他的灵感,他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游山西村》。诗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词来描绘这个小村庄的景色的。
 
  [注释]暗:浓绿。明:亮丽。
 
  [解释]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后来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18、买椟还珠
 
  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解释]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9、门可罗雀
 
  西汉时,翟公曾经做过廷尉,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官职,所以当时家里宾客很多。后来,他被免了职,立刻门庭冷落,很少有人出入,倒是门口鸟雀成群,简直可以用网捕捉了。翟公叹息之余,在门上写下了: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注释]罗雀:用网捕鸟。
 
  [解释]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20、门庭若市
 
  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问妻子和客人,自己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他们都说邹忌漂亮。他遇到徐公,发觉自己比不上。他对齐威王说: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偏爱和有求于我;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比我多。齐王觉得很对,下令能指出自己缺点的,一律重赏。于是,门口进谏的人像赶集的人一样多。
 
  [注释]庭:院子。市:集市。
 
  [解释]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21、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解释]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2、目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士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弓的力气,有什么用?还不如认识一个字。”后来被误传为“识一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解释]形容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认识。
 
  23、鹏程万里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它在海面上击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能飞出九万里。
 
  [注释]鹏:传说中的大鸟。
 
  [解释]比喻前程远大。
 
  24、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解释]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25、人杰地灵
 
  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注释]杰: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灵:特别美好
 
  [解释]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26、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他按郭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注释]甘:甜的。
 
  [解释]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27、趾高气扬
 
  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杀了。
 
  [注释]趾:脚。
 
  [解释]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8、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注释]舍:一舍为三十里,今为十五千米。
 
  [解释]比喻退让和回避,以免引起冲突。
 
  29、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注释]璧: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
 
  [解释]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30、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注释]亡:丢失。牢:牲口圈。
 
  [解释]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31、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解释]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2、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解释]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33、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注释]闻:听到。
 
  [解释]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34、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胆:苦胆。
 
  [解释]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5、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注释]楚:指古代楚国人。
 
  [解释]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6、螳螂捕蝉
 
  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注释]蝉:知了。
 
  [解释]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一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用。
 
  37、悬梁刺股
 
  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注释]股:大腿。
 
  [解释]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38、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最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注释]好:喜欢或喜爱。
 
  [解释]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39、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
 
  [解释]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40、迎刃而解
 
  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解释]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41、鱼目混珠
 
  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解释]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42、杯弓蛇影
 
  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解释]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43、不寒而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解释]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4、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决心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解释]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45、鹬蚌相争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鹬鸟。
 
  [解释]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46、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注释]壁:墙壁。
 
  [解释]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47、贪小失大
 
  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解释]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48、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解释]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49、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解释]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5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前,有个卖柑桔的人,他处理过的柑桔放置时间久,外表非常漂亮,可是里面却干得像一团烂棉花。于是有人指责他这样骗人太不应该了。卖柑桔的人笑着回答说:“世上的骗子多的是,那些掌握军权的武将、神气活现的文臣,难道都是为国为民的人物吗?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内质败坏呢?人们对这样的现实视而不见,为什么非要挑剔我的柑桔呢?”
 
  [注释]金玉:泛指珍宝,比喻美好。败絮:烂棉花。
 
  [解释]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 寓言故事有哪些?-文学百科 寓言故事有哪些?
    画蛇添足: 讲的是楚国一家人画蛇比赛赢酒,其中一个人画完蛇,看别人都没画完,就给蛇画起了脚,最终输了...
    2020-06-21 21:30:13
  •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文学百科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字数不多,言简意赅。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
    2020-06-23 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