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爱听一首萨克斯《在此等候》,但每次听到内心辄起悲戚之感,因为去商场买东西、到图书馆看书,当他们下班时就会放起这首音乐。由此心里形成了一个思维:此乐响起就是曲终人散。
自小我就是一个落落寡欢的人,尤其不喜欢热闹,但也未必就爱冷清。感受了文学作品中的繁华落寞,看多了身边的聚散离合,我还是喜欢开场的味道而害怕散场的感觉。或许开场意味着开始,会有希望;而散场意味着结束,已没指望。
比如听说了一本好看的书籍,千辛万苦借到手,打开她时满心欣喜。眼看着书本由厚变薄,不由得心情低落。又仿佛吃一个美味的食物,开始是大口地吃,眼看着所剩无几了,就由狼吞虎咽变为轻嚼慢咽了。心态大概也是一样的吧。
小时候,农村隔段日子会有电影放映,在当年尚未用上电的农村能看一场电影对每个人都是一件大喜事。电影一般放映两部,惯例是第一部不太好看,好看的在第二部,所谓好看现在看来也就是打打杀杀而已。
于是傍晚时各家都早早吃完了饭,老老少少提着小板凳三五成群赶往已经挂起荧幕的村委前面的空场地。有孩子们到处乱窜的欢闹,有青年男女躲在黑影出的窃窃私语,有乡里乡亲天南地北的闲聊。大家倒也不在乎电影是什么名字什么内容,单是这开映前的放松就足以令人向往,更有一种好事即将开场的等待的开心。
当我看第一部电影时,心里总有一个念头:时间还早呢,下面一部更好看,快乐还在后面。心情是愉悦的期盼。可是看到第二部时却总在想:马上就要结束了,就要看完了。倒有点不愿结束的怅惘。就像除夕守岁,明明困得睁不开眼也不愿shangchuang睡觉,仿佛一睡觉年就走了气氛就散了似的,总要硬撑着把这欢乐坚持下去。
除了坏事,其他事情的开场总是快乐的吧,可是既有开场就有散场,能享受这过程也就足够了。人生亦是如此。年轻时总觉得来日方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供自己从头再来。可是等到青丝慢慢变成白发,心里又难免生出些感慨:这么多年也就过去了,好像并没有活得慷慨激昂。总是想,如果能让我重新过一遍会怎样。(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其实再从头过一遍,境况还是会差不多,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平淡地过下来的。
年老与死亡也是散场啊,但不必抱怨。王朔当年批评韩寒:谁还没年轻过,你还没老呢。此话甚得我心。当开场时就尽情恣欢谑,散场时也不必一步三回头。陈玉成临终前说: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我借用一下:大丈夫老则老耳,何饶舌也!月缺花残,聚合离散,本是人生常态,何妨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