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表姐:
你好!
春节你来安海,我带你走了安平桥,不错吧?有没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暑假再来安海走走。我知道你喜欢有故事的风景,记得安平桥中亭的那幅对联吗:“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我们安海可是千年文明古镇,传承至今,说有五步一胜景,十步一古迹,还真不是吹的,今天我再给你介绍安海的一处胜迹,保证你的心里痒得不行,不再来一趟你就三天都睡不着!且听我细细道来!
那是一个初夏的黄昏,夕阳透过云朵,在天边喷洒了一片huangse的印迹。爸爸牵着我的手,走进了安海黄墩村,先是在菜市里七弯八拐,又穿过了几道“之”字形的小巷,沿着四周那黑压压的房屋转弯抹角之后:夕阳之下,小河沟上,一道沧桑的石桥默默地梳理着自己仅存的几座桥墩……
停下脚步,爸爸指着小桥对我说:“这就是东洋桥,也叫安平东桥。这个名字与安平桥是对应的,安平桥的另一个名字叫安平西桥。它们不仅名字相近,而且都是石墩石梁桥。东洋桥原长660丈,宽1.2丈,酾水242道,桥墩243座,桥上建有东西二亭。全桥长度只有安平桥的三分之二,被称为‘三里桥’。那时,西桥、东桥横跨于安海港湾;西桥桥头有西塔, 曰‘瑞光塔’;东桥桥头有东塔,曰‘龙兴塔’。这座‘龙兴塔’塔高与西塔一样,‘大倍之,腹大丈余,下层无级’,一点不比西塔逊色。登临桥边的高塔,远远近近景色尽收眼帘,一幅‘海畔双桥碧草连,东西形胜锁长川’的壮丽景观。安海人将此胜景称为‘双桥跨海’,有诗为证‘安海城边水若蒙,一桥西跨一桥东。’名列安平八景。”听着爸爸的介绍,我的思绪穿越千年时空……
那是1152年,在安平桥建成之后,石井镇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已是区域经济中心,近邻百姓都到安海采购各种生活用品,尊享安平文化盛宴。然而近在咫尺的东石百姓,却因浩渺大海阻隔,得远远地绕道。于是,晋江县令赵令衿偕进士史进应百姓呼吁,在安海黄墩与东石桂林间建一座跨海大桥,也许是因为有安平桥的经验,这座规模稍小的石桥只半年多就建成了,两岸的百姓无比欣喜。主持建造东洋桥的郡太守赵令衿也十分高兴,在桥落成时,满怀兴致地题诗:“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为报小东君。他还在《东桥碑记》中写道:“向之临深履危者,今则阔步徐行,无复留碍。往来慰悦,老稚呼舞。观者山立,叹未曾有。”寥寥几句却尽情描绘出修桥后宜人的景色和民众欢喜的心情。
然而,东洋桥的宿命,注定是命途多舛,1557年,倭寇犯安海,为抵御倭寇侵袭,晋江县令与安海乡贤在安海筑造石城,因缺少石料,便拆了东洋桥之石以作城基。条条桥石成了城墙上坚固的基石,城池成了坚固的堡垒,守卫着安海人平静的生活。只是,东洋桥便宣告废弃了,这一废就是150多年。直至1712年,安海人施韬重建。然而,风侵浪蚀,桥又几度兴废……
残留的一个桥墩上几个模糊的字迹“民国丁卯”告诉我们,人们一直在维护东洋桥。只是东洋桥下,已渐渐淤积,人们在桥的周围造田。到了上世纪60年代,沧海桑田,东洋桥的四周已成沃土,只留下一条海道。海上桥成了路上桥,随着公路发展,路上桥失去了作用。后来,兴修水利工程时又拆东桥,(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年复一年,东洋桥的身躯一点点地消失,到了现在,就只剩下寥寥9座桥墩、25米长的桥面映照着一道残阳,半桥瑟瑟半桥红……
光阴恁苒,长桥不再!可这千载的沧桑,怎不令人肃然起敬!我和爸爸双手合十,向这默默的、凝练着安海千年文明的残桥致礼!
其实我们安海拥有的远不止这些,星罗棋布的古桥、古寺、古阁、古殿、古庙和古塔号称安海“六古”,处处皆有历史,处处皆有人文故事。表姐,你心动了吗?
行阅安海“六古”,悠游东桥残照。七月安海,咱不见不散!
祝:shenti健康,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