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迤逦而来,多少旖旎风景,而那氤氲在心尖的点点滴滴,却久久不可消散。因为那一刻,我心雀跃。
“技巧好了,基本功也不能忘到脑后呀!不然怎么能表现出乐曲的感情呢?”小提琴老师的声音如一记惊雷,于我耳边响起。窗外细雨霏霏,阴风怒号,天,混沌一片。学习小提琴已三年有余,曾苦练技巧,曾勤学乐理,可到了《梁祝》,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那份缠绵悱恻的情感表现出来。乐谱中一条条上行似一座座高山,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欲罢不能,却不可知,亦不可近。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脑海中倏地浮漾出了这句话。古人学诗尚且如此,更何况我学琴呢?我暗自思忖,一味地练习已不能取得太大的成效,何不从其他方面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呢?转念,沉思,顿悟。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在余光中的《乡愁》中细细品味赤子情怀,在龙应台的《关山难越》中慢慢咀嚼游子情愫。当看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时,我不再匆匆掠过,而是试图品味青莲居士那份不舍;当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我不再有口无心,而是尝试体会孟郊的深厚情谊。
再次演奏《梁祝》,脑海中不再是复杂的节奏与高难的技巧,而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琴弓在我手中蹁跹不止,琴声时而低沉醇厚,时而婉转悠扬……连弓,顿弓,跳弓,每一个技巧都倾注了我的一份感情。抬弓,收音。一滴泪珠打在琴身上,“滴答”,短暂的静穆之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窎远的落日余晖,褪去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涤荡在心头的雀跃,将成为我永不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