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看了漫画《奖惩之后》,内心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漫画讲的是两个男孩两次考试的故事。第一次考试:一个穿着条纹衣的小男孩考了100分,妈妈非常高兴,给了孩子一个吻,优异的成绩以及妈妈的鼓励,小男孩感到特别开心;另一个穿着短袖的小男孩只考了55分,妈妈暴怒之下,扇了他一耳光,考试失利加上妈妈的耳光,小男孩欲哭无泪。第二次考试,情况发生逆转:条纹衣男孩成绩有所下降,考了98分,妈妈生气地给了他一巴掌,小男孩伤心不已;短袖男孩成绩上升,考了61分,妈妈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吻,男孩十分高兴。
这两幅漫画非常形象,采用对比、夸张手法,反映了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两个孩子虽然成绩各异,但家长在家庭教育时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孩子成绩上升,家长都鼓励;孩子成绩下降,家长都惩罚。从漫画不难看出,孩子心情的变化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快乐的终结者。
其实,每个孩子就像风筝一样,都向往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可想象归想象,现实中却往往身不由己,因为拉线的人是父母,控制飞行高度的是考试分数。孩子考好了,父母就将手中的线稍稍放长点;孩子考砸了,父母就将手中的线往回拽。孩子能否快乐,家长的态度起决定作用。
有人说,孩子快乐的终结者是分数,其实不然。我认为快乐的终结者不是分数而是父母。孩子考差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最大影响的不是分数,而是父母的态度。因为分数不会说话,分数的高低与试题的难易程度有关;而父母往往用粗鲁的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对待分数的态度。孩子考试失利,有的家长不是安慰、鼓励,帮助孩子寻找差距,扬长避短;而是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往往产生逆反心理,收不到好的效果。
孩子的童年生活本该是快乐的,可家长们“分数只许升不许降”的心态成了孩子快乐的终结者。在此,我奉劝家长们:要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不要做孩子快乐的终结者,而要做孩子快乐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