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是一位面食高手,她会做包子、饺子、饼等各式各样的面食,每样都能令我大饱口福,可最好吃的还要数那手工面了。
姥姥每次制作面食都是有条不紊的,我总是会在一旁认真地观看。这次姥姥准备好了做手工面所需要的工具,只见她把一碗面粉倒入一个较大的盆中,然后左手端半碗凉开水官宦倒入面粉中,与此同时,姥姥右手用筷子来回搅拌。盆中的面粉由絮状变成穗状,直到盆内无干面粉,然后姥姥开始用手和面,她和面的力道很适中,那些面粉很听话地被揉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的光滑的面团时,姥姥把面团放在盆中并盖上了盖子。看到姥姥开始去洗菜准备制做等会儿可以拌面的卤酱材料去了,我好奇地插上一句:“姥姥,面团怎么办?”姥姥没停下手里的活儿,笑着和我说:“那是在醒面,等着面发起来,现在气温差不多26度,醒面估计要等上40分钟左右。”和姥姥边等边聊,时间过得也不无聊,很快就到40分钟了,姥姥先用手指戳了戳面团,不粘手了,醒面成功。姥姥从盆中取出面团把它一分为二,留下一个在面板上,另一个继续放回盆中。
接下来就是擀面的过程了。姥姥用擀面杖在面板上把刚才的那个小面团擀成厚薄均匀的一大张,擀成均匀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力道过重,会把面擀得过于薄,甚至回擀破,力道过轻,面皮会厚,那么面条就不易煮熟,姥姥的擀皮工夫真是恰到好处。擀面之后就是切面了,姥姥把那一张擀好的面对折2次,再用刀均匀的切成一段一段,被切得宽窄就决定了面条的宽度。宽的面煮的时间要长一些,窄则反之。擀面之前姥姥就把水烧上,切完面,水也就差不多沸腾了。姥姥还用上了我们数学课上老师间的统筹方法,两不耽误,我笑着夸姥姥真会利用时间。只见姥姥把切完的面抖一抖然后放入沸水中,顿时,锅的上方白雾升腾,水面都是小气泡,一根根面条像一条条小鱼一样在水中“游动”,看着就令人垂涎三尺。
要说我为什么会爱上姥姥的手工面,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假期我拉肚子,身体虚弱,什么都不想吃的时候,是姥姥用她亲手制做的手工面让我慢慢变得有胃口起来。所以说姥姥的手工面不仅包含了她精湛的做面手艺,更有一份对我浓浓的深爱。
我喜欢姥姥的手工面,那是家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