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咪咪,蟹脚掰掰,挑挑马兰头,尝尝香椿头。桂花栗子蕈油面,鸭血糯米八宝饭……”作为一个常熟人,我从小就是听着这首儿歌长大的,儿歌中介绍的这些都是家乡的绝顶美食,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兴福寺旁老面馆的那碗蕈油面了。
虞山蕈油面是常熟出了名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的美称。听妈妈说,这碗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据说,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俩畅游兴福寺后,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原来,这种面的“浇头”正是正宗的产自虞山的松树蕈。松树蕈?这是什么?面馆的老师傅告诉我们,这是一种附生在松树根部的野生食用菌类。虞山多松林,每到春秋季节,特别在雨后,就会长出许多蕈来。这蕈的颜色就像松树皮,呈淡棕色,形似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呢?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比菜场里卖的蘑菇更富含纤维素,其味也更胜一筹。
“哦!原来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菌类食品。”我豁然开朗。
这时,面馆里的阿姨端上了这碗面,我定睛一瞧: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面条盘旋着整齐地卧在浅褐色的汤里,上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金黄色的蕈油。这时,如果你用瓷勺从汤里轻轻一捞,一朵朵黄褐色的蕈便打着滚儿浮了上来,它们可真是像极了花样游泳的姑娘们,一个翻滚,纵身一跃,美妙的身姿就让你垂涎欲滴。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放入绿油油的香菜,嫩黄的姜丝,纯手工的咸菜……
金黄的菜油,褐色的蕈,白糯的面条,碧绿的香菜……这样色彩缤纷的一碗面保准让你直流口水!
顿时,我心生一念:如果能随时在家里吃上这样一碗蕈油面,该有多享受啊!于是,我就去面馆老师傅那里打听蕈油面的做法。老面馆的师傅听了,笑哈哈地说道:“蕈油面的做法可是很考究的哦!首先,油要用正宗农家的菜油才最好吃。”说着,只见他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炒,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
不一会儿,一碗蕈油“浇头”就“出锅”了。光是这香气,就足以让人欲罢不能,真不愧是“面中之冠”、“素中之王”。但这时,你可不要太“冲动”了,只有细细品尝,慢慢吃,才可以品尝出它真正的美味。
每次吃蕈油面时,我总喜欢先吃面,那面浸在汤里,早已被包裹了一层蕈油了。“哧溜哧溜”几口吸进嘴巴里,面的顺滑爽口加上蕈油的鲜美,可真是人间难得的美味啊!
更美味的还在后头呢,吃完面后,我便开始享受汤和蕈了,蕈油面的汤和蕈的味道都是极其鲜美的,放在一起吃,真可谓是蘑菇中的极品。不像香菇那样偏软,它很脆。一口汤加上几朵蕈,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若是真要形容它,那味道就像是味蕾在跳迪斯科舞。一碗鲜汤下去,使人全身舒爽,心情愉悦。
就这样,一碗蕈油面就完美下肚了,我咂咂嘴巴,久久沉浸在这蕈油面的鲜香里不能自拔。
听到这里,你的口水一定“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兴福老面馆尝一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