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数学相识已久,于老师称得上是我所遇到过的最特别的数学老师。
于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至少得180厘米以上,再加上瘦,整个人仿佛笔直的竹竿立在那里。老师戴了一副很普通的眼镜,较小的镜片显得人有些呆板。
在讲到一些抽象概念时,老师喜欢将其具体化。比如讲到数轴时,于老师站到教室前面的正中间,对同学们说:“我现在站的地方是原点,向右为正方向”。之后发挥他的身高优势,在教室里向左,向右大步迈来迈去,让同学们分辨。抑或是指定第一排某相邻两同学相聚一个单位长度,站在“原点”,伸长手臂示意某同学的方位,让同学们说出其所代表的数等等。
还有时常提起的四个词。开学第一次讲到方程时,老师在学校屏幕右上角写的如何用方程解应用题。先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到方程的解,之后用虚线连接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因为有可能要再进行计算,最后回归题目。讲完一次以后,于老师就不再提醒而直接对着空白的屏幕的右上角说:“这儿有四个词还记得吧?”哪怕是在上网课之时,老师一提我们也都会记得。
于老师教育我们时也很有特色。我们班有几个爱捣乱的,但都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有人上课喝水,小声说话或是玩手表之类的。于老师从不大喊“别喝水了!”“安静!”或者“你玩的什么东西!”而是很平静地用一如既往的语调提醒,再讲一讲他为什么不想让学生这样做,比如会打扰周围同学,会错过重点……最后再递给犯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结束了这件事。从开学以来,老师只拿走过一块表。
每一节课,老师在打铃时踏入教室,放下手中的卷子书本,接着转身、站稳,铿锵有力地说到:“同学们好!”之后同学们会整齐地回到“老师好!”如果同学们不在状态,于老师不会着急开始讲课,而是扫视一下,让同学们全都看向他,然后仍不着急翻开书或卷子,而是先讲上5分钟话。老师尤其强调学习态度和方法。总是说:“学习要自觉。”于老师常说:“我不反对刷题,但不能只是刷题。刷题可能能让你拿下一定的基础分,但不能再有更多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思维。”
于老师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一道几何体,是一个有关一个五角星求角度的问题。“题很简单。”老实说,“但你们要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做出这道题。”于老师推了推眼镜,有点得意地说:“我上届学生想出了9种方法!”我们班只想出了3个。“我知道会是这样的情况。”于老师说,“但要不了多久我相信你们也能做到,甚至有可能做得更好!”这是刚开学那会儿老师说的话,如今课上常有许多更好、更简洁的做题方法被一一提出。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做出题或许很简单,但真正的高手应当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解决它。这也是数学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