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参天大树不辞土壤,于是冠盖如云;小花不弃绿叶,于是璀璨芬芳;管仲得到了鲍叔牙的帮助和庇护,于是辅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
管鲍之交历来为人所称赞,管仲和鲍叔牙曾经是极好的朋友。据说,他们曾经一起读书,可是管仲家境贫寒,于是鲍叔牙经常在物质方面帮助管仲,后来他们一起做生意,而管仲总是从中多占利益,而鲍叔牙仍不计较,认为管仲家中所需而不得不用也,于是就有了二人分别辅佐两位君王,而鲍叔牙力荐管仲的佳话,这佳话流传至今。
现在设想,若鲍叔牙心胸远没有那么开阔,反而差点让管仲死于少年,那么就不会有管鲍之交的美名,齐桓公的名号是不会在春秋五霸之首了。这样看来,何不是鲍叔牙在当年退一步,让管仲得到了培养,才能有齐桓公的辉煌呢。
孔子这样评价桓公:“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说明孔老先生认为若只有鲍叔一人,桓公绝不会赢得天下,只有三人齐心协力,才能赢得天下。而鲍叔牙这个人,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撑船,他有着真才实学,足以在当时的社会有一席之地,但他心中所想均为国家,为当时的神州着想,他一心想统一神州,于是他又退了一步,放弃了独自辉煌,去为公子小白建言献策,并在与公子纠的比赛中获得胜利。
鲍叔虽然只是退了一步,也正是这一步、这几步,成就了桓公的大业。不过鲍叔牙的识人之能也是历史的经典。如果鲍叔牙目光短浅,无法赏识管仲,即使他有让人一步的心态,也决不会让管仲吧。
鲍叔牙退的这一步,似乎恰恰是当代社会中我们所需要的一步,因为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甘居人下,难以做到退让。为什么这么说?就连开着车的人都不想退让行人,难道还想让他们在大事上退让?这不可能。
退一步即使不是海阔天空,也是利他利己,管仲成为名臣,世人不赞美管仲的贤能,偏偏赞美鲍叔牙知人善任,这不就是鲍叔牙之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