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番茄、鸡蛋不用买,下田,鸡圈就有。外婆的做法是,番茄去叶后清洗干净,用小刀在番茄中心生叶处转一圈——中心发绿的那部分就没了。这一手我却如何也做不到。
接着把番茄切片,再切丁。番茄丁不宜太大,否则炒不入味儿,也不宜太小,不过爱吃番茄酱的人可随意。最好1.5公分见方。然后打蛋,外婆那单手打蛋的功夫我是望尘莫及的。
一般两个番茄三个蛋,三个番茄五个蛋——外婆自家田里的番茄比成都菜市场的大。蛋打进碗里,然后用一双筷子搅拌。通常外婆搅十几下就不搅了,她只是把蛋黄打散。然后切葱花,去地里掐一根小葱就行,切三到五毫米的长度即可。表弟若见谁切葱花太大,或是用的大葱,他直接气愤地离开桌子——“就是存心不让我吃”。
接着热锅,倒油,润锅。匪夷所思的一幕来了——外婆竟先dao番茄,炒出汁液,然后放蛋,再翻炒,放盐、鸡精、葱花,出锅。这样做出来的蛋液全部包在番茄上,我感觉“没得吃头”。表弟却把一盘“蛋包番茄”吃得精光——实际上他是个极挑食的孩子。
妈妈教的又不一样。首先是把鸡蛋搅匀,大概二三十圈,再者是热油后先炒蛋,然后再加番茄。点火,大约二十秒,热锅,倒油,润锅,再等十多秒,从炒锅的侧面而不在油心的位置缓缓把蛋液淋进去。一个圆圆的蛋饼就成形了。十秒后,蛋液不冒泡了,“快搅一下”,妈妈不动声色,摇摇头。又五秒,蛋饼凝固了。“还不翻面吗”?妈妈仍一言不发。
这时,像蝶翼一样的蛋饼的边缘变成了黄褐色,妈妈再拿起铲子,反复用铲子切割蛋饼,然后倒入番茄翻炒。因为菜市场买回来的番茄大多数是被催熟的,里面的汁液很少,妈妈还要倒小半碗开水煨着,这样炒出来的番茄才不会太干。
出锅前放盐,鸡精,一小撮葱花。这样的番茄炒蛋有红、橙、黄三色,像初升的太阳,顶上还有白、绿的葱花,再冒些朦胧的热气,那么这顿饭一定不留半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