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 青鸟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凡卡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狼王梦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 詹天佑读后感 小王子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神秘岛读后感 小妇人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小狗钱钱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雾都孤儿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秘密花园读后感 俗世奇人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夏洛的网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绿野仙踪读后感 伊索寓言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 小鹿斑比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展开更多

家读后感【9篇】

时间:2019-04-26 14:48:22    阅读: 次    来源:星辰美文网  作者:网络
家读后感

  篇一: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家》这本书是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翻看第一页时便感觉这是一个令人悲愤的结局,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要继续读下去。带着非黑即白的幼稚痛恨觉新的懦弱,可怜梅和鸣凤的悲惨,羡慕觉民的稳重和觉慧的勇气。若干年后重拾这本书,除了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可悲,也让我看到他们反抗命运却被命运束缚的无奈。记得有这么一句话:“风会长久管制这个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他们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可春天来了也如同灰暗的冬天,没有任何的色彩。我想在《家》这个故事里,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觉新,还是想要挣脱命运束缚的觉民、觉慧,都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雪已经停住了,风也渐渐地减轻了它的威势。墙头和屋顶上都积了很厚的雪,在灰暗的暮色里闪闪地发亮。几家灯烛辉煌的店铺夹杂在黑漆大门的公馆中间,点缀了这条寂寞的街道,在这寒冷的冬日的傍晚,多少散布了一点温暖与光明。”不论是对兄弟三人还是路边的行人,这样的景象会让人觉得房屋好像都有着生命的迹象,他们的“高家”似乎还是存在那么一丝温暖的。对于兄弟三人而言,尽管从小接受的是家庭迂腐的教育,但善良的本性让他们还是心怀一份温暖,一丝希望。对路人而言,在那黑暗寒冷的夜晚,至少还有这么一处给了他们一点点光明,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行的步伐。
 
  在那个封建礼教肆意横行的年代,人们面对命运的安排,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接受,有人即使被打得遍体鳞伤也要冲出家的牢笼,更多的人是哀叹命运的不公而又默默不争。试想,若是他们生在一个全新的家庭,他们的恋情也不会那么悲哀;若是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力,他们的故事也不会那么令人悲悯;若是没有家这个牢笼,他们也不会藏着两面性的脸庞。如今看来,有些怜悲大哥觉新。在旧中国传统礼教的束缚下,一出生的觉新就被命运的枷锁套牢,觉民和觉慧也承载着这世间的无奈与苦楚。有时会想,经常陷入两难境地的大哥,牺牲了自己原本向往自由的心。而他的弟弟们也是因为有了他的庇护,才可以毫无顾虑的追求想做之事。更重要的是觉民和觉慧都接受了新时期新思想的熏陶,有着比觉新更多的勇敢,更想冲出家的牢笼。大哥觉新最后决定让觉慧远离这个家,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亦或许这本身也是大哥想要的幸福和自由。我想三兄弟的人生也在诠释着家最本真的意义,彼此成就,彼此牺牲,这可能就是家所带来的温暖。
 
  如今再读这本书,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盛世与衰败,还有觉新懦弱背后的善良和自我付出,觉民觉慧争取自由的无畏和勇敢。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家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在他们看来,家也是最温暖的地方,正如书中结尾写到:“觉慧怀念了他的家曾经给他的温暖”。他们三人趋光行走,在阳光与阴影中徘徊;他们嘲弄命运却又双双起舞,凝视世间风尘起落;他们用自己流淌的骨血,灌溉着无望的爱情与人情。
 
  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家庭也逐渐被人遗忘。虽然故事的结局是悲哀的,但觉慧向往的自由和光明却鼓舞着每一个想要奋进的青年!之于当代青年而言,如果我们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兼程,只愿后来的我们在拼搏的道路上记得回来这宁静的港湾——家。
 
  篇二:家读后感
 
  巴金先生的《家》,是我一直想读却又未曾去读的,记得九年级有一篇文章叫做《家的序和跋》。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学习到这篇文章时,便将《家》的大致情节讲给了我们听,她说的是那样吸引人,不禁让我立刻捧起这本书来读。现在,暑假到了,我终于是有时间去读这本书了。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各种事。有快乐的,悲伤的,令人痛苦的和不合常理的。各种令人愤怒的事件的起因都是这个家庭中很多成员的腐朽落后。特别是由于高家祖父的一切所作所为和太太们的煽风点火。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当年的封建礼教是那样可怕,以至于把人逼向死地。其实高觉新的内心并不坏,只是他不敢反抗家里长辈的命令,可以说亲手害死了自己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妻子。即便后来他有所悔改,但事情都已过去了,后悔也来不及。
 
  其实我所一直认为的家是可爱的,温馨的,而不是像书本中描写的那样,束缚、顺从、压迫,那简直是太可怕了。书中从头至尾唯一一个具有先进的思想并为之付出行动的人,当然,高觉民也是如此,但那是后来的,是他在快要失去最亲的人的情况下。我认为既然是要反抗,就一定要是一开始,而不是非等到被逼无奈的境地后,再去反抗,到那时,即使为时不晚,但给自己、别人不免付出很多痛苦。那么就来谈谈高觉新好了。
 
  高觉新作为思想进步,但行为保守一类的代表,他的坎坷经历常使人感到心寒。首先,他因顺从而被迫不能与自己亲爱的人结婚,这导致两人后来都痛苦不堪,所以导致后来的他的爱人因痛苦不堪加疾病缠身而最终去世。再到后来,又因为老祖宗的死,他听从家里各种太太的话不让自己的妻子在家中生产,最终导致妻子生下孩子便去世了。这是给他带来的多么大的打击啊!也是从这以后,他开始反抗了!其实高觉新的人物设定很巧妙,他既是拥有先进思想的后一辈,又是代表封建势力的老一辈,他是不敢与家中的各位姨太,太太还有叔叔们作斗争的,因为他承担的是一个一家之主的责任,所以他所承受的已经够多了,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已经尽了他的所能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怪他,因为这个不敢忤逆大人的他,不知伤害了多少人。高觉新的事迹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有时需要放开自己,虽不说与家人唱反调,但也要忠于自己。
 
  高觉民是一个进步人物,但他的进步还不够明显。他相对于高觉新,在行为上,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时,他也还是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打算。他是一心一意的爱着琴,只是在有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才站出来反抗,太不正义了!但是,转念一想,难道人不应该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去争取吗?我们也许又应该原谅他。可是我印象中的高觉民却有些懦弱,有事,面对弟弟高觉慧的责骂及嗔怪,总选择沉默,面对家中大人的建议,也选择沉默,当自己要被逼成亲时,选择的依然是去找三弟商量,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像是个无脑之人。其实也许应该赞扬他,要不是因为他的坚持,也许高老太爷也不会那么大发慈悲的放过他。高觉民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是要为自己心爱的人所付出的,因此要敢于想家人或其他的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反抗,而不是整天郁郁寡欢,像个被囚禁的犯人。
 
  高觉慧在书中就显得较为厉害了,从头到尾他都在不服不满,都在反抗。他反抗祖父,反抗大哥,反抗叔叔婶婶,他的生活从来就只有反抗。哦,还有短时间内,鸣凤带给他的爱情的欢乐。觉慧他是一个永远都跟得上进步思潮的人,不光是在思想上,更是在行动上,我个人认为他与他的大哥,二哥相比,进步的不止是一点点。他会在祖父不允许他出门时,悄悄地跑出门,会在全家人都同自己作对时,也能冷着脸不理,在二哥觉民碰到难题时,勇敢的帮他解决,即便他也曾嘲笑过他。而这么要强的他竟然也有过惨痛的一段经历,那就是鸣凤的死,这痛苦对于觉慧来说是巨大而又短暂的。之所以说巨大,是因为他曾深爱着这个少女,并且是因为自己的不注意而没能帮助这个少女而使他被迫跳湖致死。而短暂,便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个人的死,即便是自己爱的人,那也没有什么,那是只够人们伤心一段时间的。所以觉慧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高觉慧的故事告诉我们,反抗比起嘴上说说更为重要,但是我们又是决不能将工作为轴心而不去顾自己所爱的人了,两头兼顾,才算得上精明了。
 
  《家》是一篇震撼人心巨著,里面只是围绕一个点来展开进行讨论,但是却让人觉得自己身处其中,貌似任何一个人都与自己有关,他们痛苦,自己也感到痛苦;他们快乐,自己也感到快乐。所以这本书是由内而外地击垮了我,和众多像我一样的读者。
 
  何其庆幸,读到这本书。
 
  篇三:家读后感
 
  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马观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读完了,在读这部名著时,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即使现在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己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
 
  文中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暂时友好对待,但他得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被迫与所爱的梅分离,娶了另一个少女,梅却被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含恨而终。他也热烈地爱着她的妻子——一个善良贞静的女子,但他却不能保护她,让她任人摆布,听着她在为他生第二个孩子时的痛苦的呻吟声却不能进房看她,知道妻因难产而殒逝却不能见最后一面,却只能忍受。他甚还做过封建礼制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终于帮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
 
  二哥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
 
  三弟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她最初与婢女鸣凤相爱,但无情的长辈把鸣凤逼迫得投湖自尽,这成了觉慧心中一道永远的痛!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讨厌觉慧,因为他的自私,连鸣凤向他诉说的机会都扼杀了,他还曾想过放弃鸣凤,让这样一个十七岁的纯洁少女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做姨太大,任人糟蹋,然而鸣凤为他牺牲了,她为他留下了  一具清白的尸体,和一个苍白的吻。
 
  那个黑暗的年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家》在批判那个时代的同时正昭示着青春的可爱,对啊!青春是多么可爱,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
 
  只要心中还有梦,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还有爱,那就离快乐很近,离幸福不远了!
 
  篇四:家读后感
 
  看到《家》这本书的时候,单看书名,以为巴金先生描写的家是温馨和谐的,但仔细阅读后,才发现巴金先生描写的家根本就不是这副模样。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在旧观念的毒害下,家如同一个“狭的笼”。
 
  《家》描写的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所约束的封建专制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有一个人,在本书中提到的次数少之又少,但他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那就是高老太爷。高老太爷则是这个封建家庭的封建家长,管理这个根基已经腐朽的家,而管理的方法就是“专制”。在这样的管理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那么,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的人怎么会感到家的温暖和幸福呢?
 
  在这本书中,有三个兄弟不得不提一下,他们是觉新、觉民、觉慧。
 
  觉新,他是一个样貌清秀,品学兼优的人。本拥有锦绣前程,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前,他顺从了。他的懦弱导致了他后边的悲剧,自己深爱的梅被他一向维系的家所扼杀了。是他的懦弱害了他。是他的顺从断了他的前途和爱情。而我认为觉新他不算是个男人,面对家庭的选择,他应该去反抗,去维护自己的爱情,然而,他却选择守旧这条路。以至于后面两个女人的性命都死在了他手上。而他却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死去,却无能为力。真是可悲呀。
 
  觉民,是一个进步青年,有着卓越进步思想,但他的进步思想却不坚定,尽管如此,在高老太爷决定他的婚事时,他和觉新的选择却是截然不同的,他毅然选择反抗,去维护自己的爱情。让他来做主这门婚事。最终他的反抗,得到了胜利。得到了属于他的光明和事业,还有爱情。他和琴走到了一起。琴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女性。而觉民是幸运的。
 
  觉慧,他不仅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还拥有坚定的信念,这个青年,唯一的不完美的就是爱情,他并没有挽留他深爱的鸣凤。在见鸣凤的最后一面时,他并没有对他说任何告别的话。以至于鸣凤,这个烈性的女子,投河自尽。而我认为,如果没有鸣凤的死,觉慧的结局估计十有八九会跟觉新一样,正是因为鸣凤的死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对这个封建家庭更加的厌恶。让他脱离这个家的意念更强了,是鸣凤让他逐步走出了濒临瓦解的封建家庭。
 
  旧时候“吃人”的封建社会,毒害了多少像觉新一样的人,而现在,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现在,旧社会已经不复在。吃人的封建观念与也已经被消除的一干二净。生活在美好环境的我们,要发愤学习,趁着这个黄金时期,去除封建思想,崇尚科学,学习多的知识,来装备自己,做一个有现代思想并热爱生活的人。
 
  篇五:家读后感
 
  读过巴金的《家》之后,虽然对那个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了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书中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中腐、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
 
  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做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
 
  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有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篇六:家读后感
 
  我第一次捧起《家》这本书,翻开书页,里面的故事和人物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些青年男女们不幸命运,当时那形如怪胎、令人发指的封建制度,还有那可爱的人儿脸颊上盈襟流涟的凄楚的泪水……
 
  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五四时期成都大家族高家三少觉新、觉民、觉慧的爱情悲剧。作为如今千千万万正处于或即将处于热恋,或是经历了甜蜜爱情终结连理之果的中国青年,对书中反映的当时青年人的婚恋状况绝不会不惊讶,不会不同情;不会不深感自己生活于当今时代的百般幸福和万般幸运!
 
  在那个死板教条的几乎让人窒息的年代里,高家三少爷觉慧挣脱家规、冲破陈规旧俗,勇敢地与女佣鸣凤相恋于那片梅林,真的是可歌可叹,令人钦佩。艳阳高照下的梅林,一棵枝繁叶茂的梅,觉慧紧挽鸣凤的一只手,鸣凤的另一只手握着刚为少主子采摘的八束梅花,芳香扑鼻,温煦的阳光撒在他俩灿烂如花的脸上,正如觉慧仰头对日高唱;“这就是自由啊!这就是幸福啊!哈哈哈……”
 
  读到此处,我也从心底里为他们而高兴,为他们而祝福。
 
  鸣凤虽沉浸在与三少爷恋爱的甜蜜之中,然而她终究是高家的一个下人,在那等级森严的家训世规之下,她会品尝到连她都以为是梦境一般的“夸阶级”的爱情吗?她能和心爱的人终成眷属吗?我读到此处,内心禁不住地担忧而又期待,当然更多的是祈盼。然而鸣凤当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甜美,半明半昧的做着属于她的梦,爱情的美梦,生活的美梦。
 
  而似乎命中注定的凄惨厄运终于无情的降临到鸣凤身上。高老太爷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决定将女佣鸣凤嫁与周家的已三十好几的不算是男人的周少爷,而目的竟是为了所谓两家永结秦晋之好,往来不断,细水长流。鸣凤终究是被权贵利用的工具,她永远是下等人,永远是奴。她像可怜的小畜跪着向她的主人苦苦哀求,但无济于事,一切都是徒劳。一个女佣再声嘶力竭的呐喊在那个冷酷的家族社会终归是苍白无力的。她就像风中飘飞的叶子,没有着落、没有依靠。鸣凤痛不欲生,她不知去向何处,不知向谁倾诉,鸣凤此时整个身心已融成汪汪苦水了!泪珠儿就是她心里流出的一滴滴血啊!
 
  她失魂落魄地来到觉慧的书房,她多想和觉慧好好谈谈,也许觉慧是她唯一能倾诉的对象,唯一能接受她倾倒满腹苦水的人就是觉慧了。她多想和觉慧说说她怎么来到高家,怎么认识了觉慧,谈谈那片给她多少憧憬与回忆的梅林……然而当她看见觉慧正不可开交的写稿撰文,她欲言又止,她又犹豫了。而觉慧此时所创作的正是对摧残亿万华夏子孙的旧势力、旧道德、旧文化的声讨,可他却全然不知自己心爱的女人正已成为他控诉的对象的牺牲品。
 
  鸣凤还是鼓起勇气,对着觉慧轻声说,不,是哀求:“三少爷,我想跟你说两句话……”觉慧微微抬起头,微笑着说:“你看我忙得跟蚂蚁一样,再过两天,答应我再过两天,我要跟你谈许许多多的事情。”说完继续埋头写作。此时鸣凤双眼再次满含热泪,而只顾低头写作的觉慧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更不会预料到接着将要降临到他们身上的巨大灾难。其实,鸣凤完全可以对着觉慧大声地倾诉苦肠,可以狠狠地扑在觉慧的怀里,号淘大哭,可以……觉慧啊,你怎么就不停下笔来,哪怕给她一点点的安慰。然而,没有,什么都没有,一切是那样的无声无息,风平浪静,这就是命运的惋惜、悲哀,是命运无情的捉弄。
 
  鸣凤只是静静地看着三少爷伏案疾书,为民族大义而撰稿作文。她久久呆立,她不想离去,因为此刻离去意味着永远地离开心爱的觉慧。
 
  鸣凤什么也没说,只是慢慢端起木盆,她分明是心如刀绞、泪流成河地端起那只木盆,沉重得似乎都能拖垮她的木盆。泪珠儿顺着她的脸颊一滴滴地流进了那尚未盛水的盆里,嘀咚、嘀咚……木盆在抽泣。觉慧许是发现鸣凤似乎有点不大对劲,然而还是只稍加安慰便将鸣凤送出门外去,鸣凤真的是一步三回头地走出屋子,多么可怜的鸣凤!给自己心爱的男人打一盆热热的洗脚水,也许是她唯一能做的事儿了,也是她唯一能做主的事儿了。
 
  可怜的觉慧你可知鸣凤的泪滴进了你的墨瓶?沾湿了你稿纸的一角?浸满了那只木盆?但这不能怪你——觉慧,你们真是太可爱,太可怜了。
 
  鸣凤,真的是走投无路,她选择了忠贞,而如此悲壮的忠贞——死去。还是那片梅林,与觉慧第一次相约的地方,她回望着曾留下她们欢声笑语、爱情誓言的梅林,带着那份让她无比温暖、无比幸福、给她无限遐想的美好回忆,毅然投湖,与世永诀。永别了她的觉慧,永别了她的青春,永别了这个冰冷的、可恶的世界!觉慧所说的“想对她说许许多多的话”里一定有向她尽情描绘将来的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吧?可再也没有机会他心爱的人儿说了,来不及了,他和她心爱的人儿已经等不到去迎接享受到他自己所描绘的那片自由、平等、幸福的灿烂阳光!这背后邪恶的魔爪把你们的美好梦想撕扯得四分五裂、血肉模糊,不容你有一点留恋、有一点喘息,那般残忍和决绝!
 
  我想凡是读到此处的,无不深深地为鸣凤不值,无不为她扼腕叹息。鸣凤完全可以不选择死,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任何势力。你怎能忍受别人主宰你的爱情、幸福和一生呢?也许你又会唾弃她太软弱、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在那样的腐烂到根儿里的社会,人们的精神、情感,社会的法则、人情世故都被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牢牢控制。一个个麻木的人啊,就像是封建思想里的提线木偶,任人摆布、任由宰割。在那样吃人的社会里,愚昧畸形的封建礼教思想几乎毒害着每个人,它像流毒一样渗透在人们的血液里,根植在人们的骨髓里,当这封建毒液蔓延到鸣凤——一个势单力薄的弱女子身上,她无力挣扎、无力反抗,对于高悬在她头上的权贵,她能反抗么?不能!但她至少不想接受命运的所有安排。你用最极端、贞烈的方式——死表达了你的无奈和对觉慧爱的忠贞。而这样的死又何尝不是当时社会的悲哀?可怜人无奈的哭诉与呐喊?只是这样的哭诉与呐喊、这样的一点点反抗太惨烈、太悲壮、太令人痛惜了,你是把命运对你的毁灭、对美的毁灭血淋淋地呈现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一个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他的几个通过信而未见面的热情的年轻朋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故事结束了。
 
  合上书,望向窗外,公园里一对年轻恋人正坐在一棵香樟树下的长木凳上,他正小心地掰下一片面包送进她的嘴里,他们相视而笑,含情脉脉,阳光洒满他们的脸庞,两朵灿烂的花在温暖的阳光里荡漾着沁人的馨香。
 
  篇七:家读后感
 
  初读巴金先生的《家》是在初中时期,冬日里藏在被窝中,心潮澎湃又略带忧伤地看完了,思绪也久久不能平复。为了觉新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为了觉民的温和持重、默默觉醒;为了觉慧的意志坚定、果敢坚毅;为了瑞钰的宽容隐忍、含憾而死;为了梅芬的温婉柔弱、悲苦一生;为了蕴华的聪慧得体、曙光在望;为了鸣凤的无可奈何、命运多舛……
 
  多年之后再读,发现其竟有《红楼梦》的几分神韵,但依旧喜欢。由于巴金先生出生在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中,他对人物的设定和刻画是十分写实,故事情节紧凑且环环相扣。该书通过描写成都高公馆中的高氏官僚地主大家庭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呈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缩影。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同时,尖锐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现实。
 
  觉新可以说是全书中塑造得最成功、最有血有肉的人物,作为四世同堂家族中的长房长孙,他早熟但优柔寡断,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同时也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毒害。为了家族的“和睦相处”,他一直坚持着“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前与表妹梅芬相爱,但终另娶他人,后深爱妻子瑞钰,但终白白断送了瑞钰的性命。在梅、钰相继离世后,他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并决定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他的原型是巴金先生的大哥—在现实生活中以自杀结束生命的青年,所以,可能是对生命来之不易的尊重,或者是巴金先生本人始终对将来有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希望。觉新最终选择逃离旧势力的压迫,开始了新的人生。读到此处,才觉得他其实不是愚人,不是畸人,他是青年,生存于封建家庭中懦弱、善良、具有过度牺牲精神和责任心的青年。
 
  思想行为激进的觉慧,作为典型的新青年,他离经叛道,为全书注入了一股催人奋进反抗的清流。他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以其特有的反封建思想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并大胆与丫头鸣凤相爱。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觉得这话形容觉慧再合适不过了。如今,是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国家的强盛已足以为大多数中国人提供稳定的安全感,但安逸享乐不该成为理所当然。应当是中国少年更强,努力为国家发声,为国家代言。“少年强,那中国也一定很棒!”
 
  书中也有不少血肉鲜活的女性形象:梅芬、瑞钰、鸣凤、淑贞,包括几位女性长辈,她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命如草芥,悲剧在她们身上衍生,她们无从反抗,给人深深的无力感。
 
  巴金先生曾经这样说,“我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写作了二十年,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坏和比较坏的。即使是我最好的作品,也不过是像个并不高明的医生开的诊断那样,看到了旧社会的一些毛病,却开不出治病的药方。”该是怎样的沉痛,或许你会在《家》中找到答案……
 
  篇八:家读后感
 
  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代,旧中国社会的天空阴霾密布,望不见尽头;那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冲突的年代,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潮意欲席卷沉睡了千年的土地。然而,还有多少人的思想被禁锢在封建、礼教和迷信的狭笼里,还有多少人仍在满是魑魅魍魉的社会底层艰难地喘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里,一个看似平凡实则跌宕的故事在成都高公馆里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高太爷——高公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统治者,他生命的全部,就是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不许任何人对他说一个“不”字,自己却骄奢淫逸、灵魂空虚。他的孙子们——觉新、觉民和觉慧都在洋学堂接受了西方新思想,恰青春年少却性格迥异,因此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觉新和觉慧这两兄弟的性格差异。觉新是高公馆的长房子孙,他虽然阅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书籍,但他又怯于行动,天天过着旧式生活。而觉慧则不同,他的性格如夏天般刚烈,极度憎恨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不同于被别人操控了人生的决心,觉慧能为自己的未来做主,他冲破封建的罗网,与这个封建家庭彻底决裂,到上海开创了自己的生活新天地。如果说,觉新是关在“家”这个狭笼里任人摆布的小小鸟,那么觉慧无疑是敢于冲破狭笼寻找属于自己一方天空的雏鹰。
 
  《家》的情节一波三折,跌宕沉浮,其中的故事大多带有悲剧色彩。“鸣凤投湖”和“瑞珏惨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鸣凤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作为高家的婢女,她受尽折磨,却依旧保持着心灵的高贵与纯洁。她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太爷送给六十多岁的冷乐山做小老婆。一向忍辱负重的鸣凤愤怒了、绝望了,但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的反抗无效,于是她宁死也要守身如玉。鸣凤激起的水花是对封建思想最有力的控诉,是对专制礼教坚决的回击!然而,她的死在高太爷看来实在是不值一提,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丫头们如同礼物,可以送人,可以更换,可以抛弃。鸣凤死后,高太爷用另一个婢女婉儿代替了鸣凤,送给了冯乐山做姨太太。不久,鸣凤和婉儿都被散淡成时光碎片被遗忘,这就是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瑞珏则是封建礼教的另一个牺牲品。她在18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觉新,开始了“以夫为天”的少奶奶生活。温婉贤淑、才华横溢的瑞珏深得觉新的爱,在家族成员中也享有一定的口碑。她本以为日子会和和美美地进行下去,与爱人白头偕老,但觉新的“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葬送了她的妻子。在陈姨太荒谬的“血光之灾说”面前,承担家族重担的觉新只有委曲求全的份儿。他懦弱地听从了陈姨太,将临产的妻子送到城外的小木屋里生孩子。在一声声悲恸欲绝的叫喊声中,善良的瑞珏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又一个血的悲剧!恸哉!恸哉!
 
  看完《家》后,酸楚和压抑在心里渐渐发酵。透过“小家”看社会,腐朽的高太爷,懦弱的觉新,骄横的克明、克定、克安三兄弟,是旧中国权贵阶层的缩影,都是巴老批判的对象。整部作品中,巴老几乎没有用情绪化的语词怒斥他们,而是用看似平淡的笔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杂文《灯下漫笔》——作品中的人物都自甘沦落为生活的奴隶,何其不幸!何其可悲!
 
  然而在这一切绝望的背后还有无限的希望,因为我们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进步青年。比如觉慧,他强烈的反抗精神,他骨子里执着冲破狭笼的反抗,他心中“这个家必将走向灭亡”的信念,无一不彰显了那个时代五四青年旺盛的生命力。比如觉民和琴,这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为了争取自由婚姻的胜利,第一个离开了“家”的狭笼,抗争到底,绝不妥协,最终换来了永久的幸福。比如许倩如,这个新式女性的代表,第一个站出来剪去长发,打响了妇女个性解放的第一枪。还比如张惠如兄弟、黄存仁同学,他们孜孜不倦地办进步思想刊物,让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这一切的希望,初时如刚萌芽的新芽,星星点点,但最终必将勃发出盎然生机,长成茂林,绿遍华夏……
 
  有的人,甘愿被俘虏在狭笼里,不愿追寻广袤的蓝天;有的人,勇于冲破束缚,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前者,必在狭笼里消磨生命,一事无成;后者必将成为载入史册的先驱。历史长河汹涌向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间之流,必将把一切旧事物湮没。
 
  篇九:家读后感
 
  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当你孤独无助时,它是为你遮风挡雨的港湾;当你旅途迷失时,它是为你指引方向的灯塔;当你饥寒交迫时,它是給予你温暖与光明的栖息地。家,是一切爱的代名词!
 
  然而,巴金笔下的“家”却是明争暗斗不见硝烟的战场。正如他自己说,他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金陵首富高家,书香门第,辉煌鼎盛,但厚厚的帷幕依然遮掩不住它里面的骄奢淫欲、腐朽龌龊。当“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离世,这等鼎盛大家便似树倒猢狲散,一盘散沙。很快,衰败没落下来。
 
  纵观全篇,作者将几十号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安排的跌宕起伏,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眼球。而最让人喜爱的觉新和觉慧两兄弟,一个温和似水,一个热烈如火,水与火,冷与热,几经碰撞,激起阵阵涟漪。高觉新,高家长房嫡孙,显赫的身份地位,清秀的容貌仪表,有着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爱情,但是他特殊的身份地位注定了他要承担起整个封建家族的使命,也注定了他不能像弟弟觉慧那样激进勇敢的反抗。最终,他丢失了梦想,葬送了爱情,苦苦地挣扎在新旧思想之间的夹缝中。他的思想被称作“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思想毕竟超越了封建礼教,他能够把新思想的理论和他的封建大家庭毫不冲突的结合起来,这是值得引人深思的。而另一重要任务觉慧,他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他对旧势力“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他热心于结交新朋友,讨论新的社会问题。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倾心于丫鬟鸣凤,而当一切曲终人散时,他又毅然决然离家出走,寻找光明,他这种胆大妄为的性格和他大哥觉新懦弱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巴金先生的《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几个可怜女子的遭遇,梅抑郁而亡,瑞玉悲惨离世,鸣凤投湖自尽,婉儿被迫出家。作者都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极大的悲愤,向腐朽的制度发出了强烈的谴责之声。
 
  《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长期以来,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内涵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家书。如果我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我一定会非常为难。英文读的不好生硬、干涩,有一种...
    2019-11-17 10:54:15
  • 读傅雷家书有感-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前段时间在家整理书柜时发现了这本三联版的《傅雷家书》。便又重新读了读,说实话,看着书上面以前读时随手...
    2016-12-02 10:52:34
  •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读后感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会让所有人陷入沉思。 主人公熏子在即将和出轨的丈夫离...
    2017-08-16 12:09:05
  • 傅雷家书读后感750字-傅雷家书读书心得-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750字-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有人在教育的斜坡上滑雪。而他们的故事,划出国界。 傅聪,只身漂泊海外,远赴重洋,追逐梦想。东欧很冷,...
    2020-04-06 00:00:22
  • 《沙家浜小英雄》读后感-读后感 《沙家浜小英雄》读后感
    我出生于江苏常熟,沙家浜是当地的著名景点。每到假期,我都会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沙家浜游玩。坐着乌蓬船...
    2019-08-16 13:45:42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这是一本非常凄美的小说,故事情节在作者平静而漂亮的文字里跌宕起伏,一种无法言说的巨大的悲伤安静地笼罩...
    2017-02-09 17:29:13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7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700字
    这个假期,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亲傅雷与爱子傅聪之间的感情,让我懂得了...
    2020-01-20 17:55:12
  • 读《傅雷家书》有感350字-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350字
    在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中,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傅雷及其妻子对他们的孩...
    2019-06-03 14:12:28
  •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
    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而在现在众多通讯方...
    2020-03-06 13:19:24
  • 读傅雷家书有感650字-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650字
    一封封书信,承载着一位父亲对儿子呕心沥血的教诲,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让人不禁感...
    2020-02-08 10:26:44
  • 《家》读后感-读后感 《家》读后感
    时隔八九年再次读《家》,内心仍旧是排斥的。开了五六次头,终于忍耐着读完了。上次读的痕迹就只剩这是一本...
    2017-04-15 11:48:50
  • 豆丁要回家读后感-读后感 豆丁要回家读后感
    今天,我在妈妈的陪伴下一起读了张文洁老师推荐的绘本故事名字叫做《豆丁要回家》。 书中讲了小巢鼠豆丁出...
    2020-02-26 23:11:58
  • 哈佛家训读后感700字-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700字
    起初,《哈佛家训》这本书不是我主动读的,而是从南京先锋书店买来送给我刚小学毕业的姨弟,作为升学礼物的...
    2017-06-11 14:02:01
  • 读《傅雷家书》有感700字-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700字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这众多的父母中,有一个父亲有些特别他用一封封家书,映...
    2020-02-02 19:31:57
  •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近期,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夫妇于1945至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的家书。充满了对儿子...
    2020-01-27 23:09:13
  •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傅雷家书读书心得-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善于沟通,得出共识;敢于提问,问出真理;勇于质疑,寻得智慧;勤于磨砺,炼出实力。沟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
    2020-04-05 23:50:04
  • 《傅雷家书》读后感11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100字
    最近,女儿的班主任老师为大家推荐了一本亲子阅读丛书《傅雷家书》。花了将近一周的碎片时间,读完了这本家...
    2017-06-16 14:27:12
  •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
    2019-03-09 11:21:01
  •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
    《傅雷家书》火遍我国教育市场和各大中小学新课标语文必读读物时,我怀着一种少年人常有的逆反心理对这本书...
    2017-06-16 14:19:17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5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50字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离家在外,有哪对父母不牵肠挂肚呢?《傅雷家书》这本书充分证明了这句话。这...
    2020-03-20 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