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本月,我看了《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重新将那段中华民族艰难奋斗的历史梳理了一遍,重新感受了在当时内忧外患之时爱国人士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的精神,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身,坚定了对未来的方向——不管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必须始终处于自我提升的状态,不然便会被时代淘汰。
中国近代史是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间经历晚清和中华民国,终结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而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极大损害了中国主权完整,破坏了当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因素,阻断了中国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中国“沉沦”到“谷底”,而之后的革命,则是“触底反弹”和“上升”。
而在这其中,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好朋友的认识,确定中国社会主义发zhan方向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它本身,又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们自古以来的“大道为公,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等又促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确定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强调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1840年码头上的炮火声,将这个昏睡百年的帝国惊醒,从此它被人卡着脖子,步履蹒跚却又不得不将此作为断裂的鸿沟,向前走进近代的残酷战场,用近百年的屈辱告诉子孙:如果不主动进步,总有一天会被踩着脊梁骨,被用枪口逼着,将苦果吞下。而当今作为未来国之栋梁的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