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算来也教了好几遍了。但从没想过它的深意,也从未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今天又读了金小贝的一同类文章,忽然就想起来了。
我一直相信,选择师范学院的人,大约最初都带着情怀、怀着梦想。或是出于喜欢孩子,或是出于年少时对教师的向往。岁月无情,理想败于现实,激情消退才生活日渐苍白,变成了文中所说的“没有理想和热情的人”。然而,又怎能以此指责他们?那么,都是哪些因素让激情消退,理想破灭了呢?
想象中的教师,讲台上家长尊敬,学生爱戴,讲台上激扬文字,指点古今;讲台下,一片崇拜的目光,回声响亮,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现实中的教师,各项检查评比应接不暇,每天浮浮躁躁,虚度多少时光;课堂上,眼观六路,连哄带吓;家长到,如同战场,频出奇招。一天下来,筋疲力尽,晚自习又要上,谁能靠热爱一笔勾销?体力加智力外带各种绝招,做教师哪能逍遥?
“人必须首先生存,爱才能有所附立”,热爱也是一种爱,也得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为了生存而工作一点也不丢人,相反得大力鼓励提倡。假如每个工人、每个员工都为了工资努力,这个企业,这个工厂完全可以变成一个管理很好的企业和工厂!离开物质基础空谈理想,不是圣人就是疯子,只是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前一段网络上盛传的某副镇长为了挣钱,下班开滴滴拉客,不也是获得网友一片点赞吗?教师还没有公务员工资高,首先就得考虑生活。除非你不用养家糊口,就可以一味为了情怀活着。
为了工资而努力工作的人,首先做到了有业。他不是无业游民,无所事事,不至于危害社会他人。其次,他勤勉努力,尽职尽责,而且,因为有所欲,所以会忠实地执行制度,追求效果的最大化,力求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这就是敬业。做到敬业,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大概被“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蜡烛”等迷人的字眼迷惑惯了,所以当把教师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很多人就受不了,还习惯用超高道德标准要求教师,认为教师就该怎么样。拂去外表的光环,把教师还原成一个职业,您能对敬业的教师指手画脚吗?你能对一个勤劳克己兢兢业业的员工心怀不满吗?
梁启超老先生说,如果把“梁启超”分解一下,抽去“趣味”这个元素之后,大概就什么也没有了。原话记不很清楚了,大致是这个意思,意在说明老先生的人生是以趣味为最重要。趣味是他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先生境界之高,我们无法模仿,但如果能从工作中找出趣味来,却实在是幸运、幸福。人生在世,工作几十年,如果无法逃脱,无力改变,每天愁眉苦脸地做,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如果每天高兴地去做,做同样甚至更多的事,也不觉得苦,反倒是乐在其中,那人生就多了多少乐趣!有的人幸运地把工作和乐趣统一起来,在如果没有一份敬业的责任心,那趣味迟早也会在工作中消日渐消磨;如果没有这份幸运,而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其中的趣味,那是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幸福。
敬业是责任,乐业是趣味,愿你的人生多些趣味,多些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