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自己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掩面而居、沉默寡言的王敏佳曾是青春恣意、面容姣好的从医少女;为爱痴狂、落井而亡的刘淑芬曾是优雅从容、与爱人情深的手风琴少女;为国殉葬、坠海身亡的沈光耀曾是正气凛然、与伙伴一起月下习武的功夫少年……但世俗是那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的念头来。
而他们,正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印象之深,莫过于刘淑芬与许伯常之间的爱恨情仇——因为他们贴近生活。毕竟世上甚少人像王敏佳拥有陈鹏那样的忠实爱人,在和平年代,更甚少人拥有沈光耀的家国情怀。而刘淑芬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以往美好的残片,苦苦地支撑着自己和许伯常的婚姻。
刘淑芬的固执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为了付出的金钱和青春吗?我想,这或是一个人对希望的执着,对曾拥有的东西的不舍。爱,是永恒的主题,它是治愈心灵的灵药,亦是淬了毒的钢针。当一个人拥有了爱或曾拥有了爱,他便拥有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因爱而成的伤,是时间也轻易不能抹平的。世人难道不是这样吗?在生活中多少因父母要生二胎而做出极端行为的孩子?多少人因为另一半的不忠就将对方残忍伤害?因爱而不得而因爱生恨,不论大人小孩,在爱与被爱这一方面都是懵懂的幼稚的。这也不难理解刘淑芬为什么变得如此激进了。可,以爱之名去借机伤害,不是真正的爱,那是私欲是占有欲,是假借着爱的面具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而这样的爱往往以悲剧收场。看着这样苦苦支撑的刘淑芬,我不竟感叹爱情的坚韧和悲哀。
明明当初是甜蜜美好,情意绵绵的两人为什么沦陷到这一步?身为老师的许伯常在外人眼里是面面俱好的老实人,待人亲切、乐于助人。可在家中几乎不与妻子说话,态度冷漠。要知道当曾无话不说的两个人,如今却连只言片语都不肯吐露时,他们便是真正地散了。那我们是不是在成长时也常常如此?越长大越冷漠,待人的态度开始有了偏差。或因一句争论,或因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轻而易举地让彼此的关系陷入僵局,逐渐远离直至再也不见,甚至连那曾熟悉的脸庞都消逝在泛黄的回忆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就是那么脆弱而不堪一击,就像是七彩的泡沫,因为太过渴望而触及却因此失去——这是刘淑芬也是我们。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这样或那样令人难过的关系和情感。不仅仅是爱情,曾经的我也以为只要牢牢不放,一昧付出真心友谊就可以地久天长。在与朋友争吵即使错了也不肯主动求和,不肯放下那可笑的“尊严”。但随着时间海浪般的推移,我明白了年华易逝,许多人也许上一秒还谈笑风生、笑容满面,下一秒就蓦然转身,下一秒就一眼万年。人生实在太短太短,它经不起等待。它总是悄然无息寂静地而又可怕地流走。谁也不知道我们时间的沙漏还剩余多少,多一秒钟的幸福都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些小小的回忆给予了我们希望。
《流浪地球》中韩朵朵曾说:“希望是像钻石般美好的东西。”每一件幸福的往事是希望,每一个值得依赖的人亦是希望。所以我们变得宽容仁让,淡看往事尘沙,尽管现在或以前有过隔阂,但请不要忘记过去的美好,不要等到追悔莫及时才幡然醒悟、痛哭流涕。像是许伯常在目睹了妻子跳井才开始醒悟当初的不该。其实当他头一回也是唯一一回揪着刘淑芬的衣服说“为什么什么都可以变,唯独这件事不可以”时我便看穿了他狰狞的面目和隐藏了许久的拙劣。这或许才是压垮刘淑芬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她的真心被指责得一无是处,似陶器落地碎了一地。她不愿意接受,怀揣着最后一丝回忆永远离开了,两个人共同拉手风琴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这是陈鹏对李想说的,也是我想对许伯常说的。
“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蔡康永如是说道。我想这句话就是对许刘之间爱情最好的注解。不去想“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屏。”不去忆《追风筝的人》中的哈桑所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它们都太过美好,对生活来说太过“华丽”,“两不厌”已足以。这已代表了两颗以共同频率跳动的真心和将长久厮守。
“就算你是完美的,这个世界却不是”,所以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是我观影后所采颉到的。即使提前了解了我的人生,我依旧拥有重头再来的勇气。我忽而想起吴岭澜远离人群独立思考时的情状从而忆起了“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话“我夜观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惟愿世人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立德立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