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他在广东省惠州市一工地上干活,人称“农民工”;10年后,靠着自己的努力他成为一厨房家电品牌的地区代理商,手下有60余个网点,年营业额300多万元,被人称作“小老板”。当一些大学生还在感叹工作难找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的刘道栋用事实证明:不论学历高低,只要肯用心,必然会有收获。2月27日,记者前往吉安贸易广场,在不时人来人往的客流中,倾听了他的创业故事。
带米拜师学艺三年,曾被人“耻笑”
刘道栋1981年出身于青原区文陂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所限,1996年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高中,父母决定让他去学门手艺。事 实上,那个时候同村的一些同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而像他一样拜师学艺的很少,带米拜师的就更少了。为此,刘道栋常被人“耻笑”。“修自行车、修电器…… 师傅会的手艺很多。”他告诉记者,三年的学艺生涯为今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看到在外打工的同村同龄人挣了不少钱,刘道栋带米学艺的行为更被人当作一种笑谈。要强的他不想被人看扁,终于同村一个在广东省惠州市 工地上做小包工头的村民答应带上他。1999年,他成为了一名打工仔,当时是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小工。
跟“潮流”外出打工,最苦时三天三夜没合眼
外面的世界虽美,但毕竟不比家里温暖。在工地上干活尽管有老乡“罩着”,可刘道栋丝毫不敢偷懒。他说有一次工地上浇楼面,那时都是用搅拌机搅水 泥,然后用小推车运,一旦开工就不能停,否则水泥就会结块。为此,除了吃饭外,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不停地重复着装水泥、推小车运到楼面几个动作。完工 后,他眼睛都睁不开了。“累是累点,但那时工资还可以,有500元一个月。”刘道栋说,在广东打工为后来创业积累了一点原始资金。 2002年,他回到吉安,再次跟着学艺时的师傅,帮忙做家电维修、安装,有时也跑点业务。2007,刘道栋在青原区值夏镇开了家小店,主要做水电安装,可 生意不是很好。
为跑业务骑摩托车走遍吉安各地,每天油钱就要60多元
凭借着三年学艺及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再加上亲朋好友的帮助,2008年6月刘道栋开始代理一个厨房家电品牌。为了跑市场,他骑着摩托车 走遍了吉安,每个县城的大街小巷和乡镇圩镇都有他的足迹。“七八月份正是酷暑,摩托车热得发烫,每天的油钱就要60多元。”刘道栋告诉记者,一圈跑下来他 对厨房家电市场有了一些了解,并知道自己代理品牌的优势所在。为了争取分销商,刘道栋可谓煞费苦心,甚至上演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他在吉安县了解市场 时,发现有一个潜在客户很有商业头脑,于是便向这位客户介绍自己所代理品牌的优势,当时客户说可以考虑;刘道栋第二次上门时,这位客户表示出一定兴趣,但 提出“做这个品牌可以挣钱吗?”第三次上门时,刘道栋表示不挣钱可以把货送回,并留了一些保证金给客户。终于,这位客户被刘道栋的诚意感动,答应成为分销 商。就这样,从一个网点到两个,两个再到三个,增加到如今的60多个。
资金断链,小额担保贷款帮了大忙
刘道栋坦言,在开店时就遇到了资金问题,除去进货、店面装修和仓库租金,周转资金所剩无几。特别是有时生意好,却没有资金到厂家进货,看着干着 急。2011年,听说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的消息后,刘道栋很兴奋,并分别于2012年享受5万元、2013年享受10万元贴息贷款。
经营一家近80平方米的店面,手下员工4人,分销网点60多个,年营业额300多万元,从一个打工仔到如今拥有的一切,刘道栋也是感慨万千:“不用心不吃苦是不行的,现在看似风光的背后全是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