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无臂男孩身残志坚,养鸡创业成养殖大户
重庆涪陵区增福乡永红村的吴小凡3岁时不慎触电,永远失去了双臂。但困境并没将他打倒,他用双脚做着和正常人一样的事情,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增福乡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无臂男孩创办了自己的微企
25岁的吴小凡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多年来,他学会了用脚吃饭、洗衣、操作电脑。
就在2008年,小凡还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虽然那次失败了,但是积累的经验却为他第二次创业打下了基础。2010年6月,吴小凡在家里办起了养鸡场。为让小鸡长得好,白天,他守在养鸡场里,为1000多只鸡挖虫子、喂饲料、打扫鸡场;晚上,他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钻研养鸡技术。2012年,小凡创办了微型企业,当时他享受3.3万元补助资金。同年,他还免费使用上了村里免费提供的养殖大棚。“正因为有政府的扶持,如今我才过上了好日子,养殖场也越办越好。”小凡说,现在他家的养殖场在逐年扩大规模,到2015年,他喂有野鸡100只,珍珠鸡45只,增福土鸡2500只,去年养殖收入达9000余元。
和吴小凡一样通过养殖脱贫的在永红村还有很多,毕竟政府看到了增福土鸡的市场,为此,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对养殖散户和大户在基础设施水、电、路、场平、养殖大棚的材料、规范小鸡舍材料和购鸡苗等进行补助。
村政府精准扶贫看到土鸡前景
如今,整个永红村在土鸡产业发展过程中,累计培育44家微型企业,引进2个农业发展公司,成立3个专业合作社,并带动发展增福土鸡养殖户320户,在这其中,年出栏土鸡50只以上养殖户210户,2000只以上规模户24户。
全村养鸡,这正是增福乡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定位。那么既然想到了养土鸡,那么在这方面乡政府、村里又有哪些具体做法?
对此,增福乡负责人告诉我们,自从定位发展“增福土鸡”以后,乡政府在2012年就拟开展80亩增福土鸡源种场建设,打造黄龙、永红、河坝三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带。在此背景下,永红村顺势而为,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开展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多家家禽养殖公司来村开展增福土鸡养殖,流转林地100余亩,建成39个共7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增福土鸡”养殖鸡舍,新带动发展1000只以上“增福土鸡”养殖户32户,新增增福土鸡养殖从业人员126人,实现了增福土鸡养殖规模三年翻一翻,有力推动了“增福土鸡”规模化发展。
创新模式奠定土鸡品质
而养鸡有了规模,品质则成了乡里要思考的问题。为了保证增福土鸡品质,提升增福土鸡形象,乡政府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资金、统一供应鸡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指导技术,或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购料、统一防治,此举不仅降低了产业风险,也稳定了产品质量。
在养殖技术上,政府在传统养殖方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学元素,制定了增福土鸡养殖规程,确保了增福土鸡健康环保、营养丰富。在2014年农业部开展的“绿色食品认证”过程中,由永红村送检的增福土鸡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准。
建合作社帮村民找销路
既然有个品质保证,那么打开市场则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尤为重要的一步。对此,相关负责人介绍,增福土鸡与其他传统农产品一样,都曾面临着销售难、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村民养殖积极性。如何提高村民养殖效益,确保村民养殖不受伤害,最大限度的降低养殖风险,是党委政府和广大养殖户都要面对的问题。
2012年,永红村建立首个增福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全村养殖户结为经济利益共同体,初步改变了“单家独户闯市场”的局面;2013年,永红村与有着成熟销售网络的家禽养殖公司签订协议,规定村民按增福土鸡养殖技术规范养殖增福土鸡,出栏后统一由该公司按市场价进行定期收购,有效解决了增福土鸡滞销的问题。
正因为村政府的目标明确,大力发展土鸡产业,精准扶贫,2015年,合作社出栏增福土鸡70000只,实现收入达80万元。永红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达到了整村脱贫目标。
【80后励志网创业感言】:
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扶贫不能只是用提供资金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越过贫困线,最主要的是要让贫困户具有“造血功能”,而涪陵增福乡看准土鸡市场,帮助村民建大棚,提供鸡苗,给与养鸡技术的支持,正是在给贫困村民提供“造血功能”的最佳方式。
当然除了在产业帮扶上下足功课外,各种配套设施的修建,也是搭建造血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从硬化道路到建设扶贫移民安置点,从安装供水管网到安装天然气。增福乡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方式,启动企业带动扶贫等扶贫工程,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越线脱贫的方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