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的世界里,一段关系能否快速的开启,能否最终走到最后,完全取决于两个词——新鲜感和倦怠期。新鲜感意味着热情似火、如胶似漆,而倦怠期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初识爱情,心情激动,未来可期,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如果非要让我们给爱情加个期限的话,那一定是一万年。
不过很可惜,爱情是有保质期的,曾经有心理学家给爱情的保质期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叙述,爱情就像百货超市里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18个月之前,这份美食鲜嫩多汁、色味俱全,人人都在垂涎着它的美味;但超过18个月以后,虽然不至于难以下咽,但口感却大打折扣,与平常饮食并无差别;再等个三年五载,它也就彻底的过期了,当爱情过期以后,恋人之间也就彻底没了新鲜感和激情,爱情之路变得艰难又曲折,争吵、分手慢慢成为爱情路上的主旋律。
温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则》里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当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爱情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
18个月之前的爱情,双方本能的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来吸引对方,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了极具神秘色彩的吸引力。
18个月之后的爱情,随着两个人的朝夕相处,频繁的接触会让两个人慢慢卸下自己的“伪装”,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你以为对方欺骗了你,殊不知这就是对方本来的模样。
很多女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没有当初那样对我好了?”“他是不是移情别恋了?”其实并不是只有女人才会在这个时候失望,男人也有一样的困惑,“她好像没有当初那么温柔了”,“她好像开始变得有点斤斤计较了”。
当心理落差产生后,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够为我们去做出一些改变,或者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主动改造,但结果呢?别说改造对方,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这段感情很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急功近利”,最终在不断争吵、相互嫌弃中彻底爆炸……
既然倦怠期如此的恐怖和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度过感情的倦怠期呢?
第一,学会抓大放小。
很多时候对爱情杀伤力最大的并不是那些触碰原则底线的“大是大非”,更多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琐碎小事。
他爱抽烟,你和他吵一辈子,他还是戒不掉,他不爱做家务,你天天唠叨,房间最后还得由你来收拾……这些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似乎永远都解决不完。
造物主不会为你量身定做一个爱人,恋爱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磨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甚至可以这么讲,幸福是相对的,矛盾才是绝对的。
在日常的相处中,其实我们只需要关注其中的主要矛盾就可以了,比如他是否变心和出轨,是不是有家暴倾向等等……而其他的琐碎小事,比如记不记得纪念日,看没看别的美女,送没送礼物,有没有及时回复信息等等,就可以适当宽容,不要着急发脾气,等自己情绪平稳下来以后再通过合理的引导来让对方慢慢改正。
第二,学会自我更新。
有人说女人像一本小说,开篇是华丽的序章,中间是跌宕起伏的高潮,最后就只剩下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哥伦布效应”,就像生活中我们会吃腻一种食物,会听腻一首歌,自然也会腻味一段毫无波澜的爱情。
米其林再美味,天天吃也会腻,路边摊再廉价,也有它的吸引力!
爱情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自己,而不是确立关系以后就开始一成不变甚至开始做减法,妆懒得化了,外形不收拾了,朋友越来越少了,圈子越来越小了。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真正葬送爱情的,并不是“婚姻”这样的外力,更多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没办法源源不断输出价值的时候,当我们不懂得为自己更新换代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就会很容易陷入“倦怠期”。
我们必须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绘画、音乐、阅读、健身、唱歌,甚至是逛街消费,我们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快乐成长,才能为爱情带来更多的活力和乐趣。
跳出之前生活的舒适圈,不断变换我们的风格,不断地为爱情提鲜,不断地为生活创造惊喜,我们的爱情才会不断泛起甜蜜的小浪花,爱情的保质期才会更长,才能更好地避免“倦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