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坦的108国道穿村而过,把秀丽的村子装点的威风凛凛。村子距离镇上仅有五里路,交通发达。
我家的老院子处在岩石砌起的半坡上,方方正正的院落,大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用大块石头垒成的护墙把院落高高举起,石塄扶手又高出院子地平面一米多。从我记事起,院里成群的孩子们经常爬在石塄上向外张望,对面铁路上的火车笛声长鸣,汾河里的流水绵绵悠远,河滩地里的庄稼油绿成片,生机盎然。
那时,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坡下的108国道。小吉普一过,一定是县里大官坐着的。每年冬天,绿皮卡车拉着大批戴红花的入伍新战士驶过,这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我们高喊着:“解放军叔叔好!再见!”他们回应着:“小朋友好!再见!”听起来也很激动。毛驴车、马车是大路上最常见的拉货工具,车主吆喝一声“嘚驾~”,驴马飞奔起来,路上随即留下一行行粪便。南来北往的男女老少背着家里女主人做的背包,有空有实,轻重不一,行走在大路上,或去镇上购物,或走亲访友……人们你来我往,陆陆续续,姿态各异。相同的道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目的,终究都是为讨取生活需要的。即使南同蒲线铁路隔河相对,村里好像也没几个乘火车走出去过的人,活动范围一直是两条腿能够丈量的十里八乡。看着过往的行路人,小小的心灵常常会引起一些波动。我想,长大后我要走出去,到镇上到县城到太原,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那么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哪里呀?我却没有一点概念。
记得小学一、二年级时,村里在县城或镇里上班的工人家庭大多数都有一辆自行车,我爸爸每天往返到矿区上班,也有一辆自行车,抽空学习骑自行车成为我和三姐的一项上瘾活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从未说过疼字。三年级时,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但父母从没答应过我们骑车子出村,去五里外的镇上玩、十里路的姥姥家,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路。
家里兄妹多,父母有好多事情做,孩子们的抚养都是粗放型的,这反而给了我们独立行动的自由。放学回来,特别是放假的时候,村头村尾、山顶野壑,整个村子的地域基本踏了个遍,有些外村里的核桃树、酸枣树之类都记得清清楚楚,秋收季节一定会赶早过去摘个新鲜。去镇上玩耍也是常有的事,从来也没记得告诉过母亲。有时邀伴,有时一个人独立行动。去镇上买个冰棍、逛逛商店等,也算饱了眼福。进商店并没钱买东西。跻身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到店里的哪块花花布和自己的衣服一样时,就会很兴奋,就会有一种存在感,这次小旅游也显得很有成就。
我的初中和高中是在县城住校就读的。离开父母,一切难题都得自己解决,个人的人生道路开始由自己书写,那是我的人生中一段非常难忘的岁月。从村子到县城到学校,无数次的往返,步履比儿时的撒欢难了许多,生活虽苦,却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坚强女孩。踏实的脚印稳健有序并伴着辛勤的汗水,换来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实现了儿时走出去到太原的梦想,给我往后的生活增色添香。
婚后生活属于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混合状态,经济问题、复杂的人际交往、工作中的一波三折、带孩子的辛苦等等。心不再单纯,肩扛抚养孩子、料理家务、干好工作等多重担子,有时甚至感到难以承受。因此,更加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坐上火车出门的时候,脑子里突然会冒出一种想法:火车要是没有中转站,一直一直走多好,我好轻松自在地入梦,笑着醒来,一眼望去是茫茫沙漠或无边的海洋,一切杂念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回头看看,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儿时并不是生活中没有困难,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地又简单,遇到一点点挫折会绕道而行,父母又为我们扫清了生活障碍,日子过起来自然轻松愉快,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美好日子,是我们人生中最向往的生活。
林清玄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让我们重拾童心,洗去凡尘,漫步岁月,活出自己的清欢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