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关大唐一代名相狄仁杰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清代时候就有《狄公案》,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也编写了一部《大唐狄公案》,还列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现代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如电影《血溅画屏》、电视剧《盛世仁杰》、《武朝迷案》、《护国良相狄仁杰》,而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竟有三部一百一十八集之多。可见人们对于狄仁杰的喜爱之情。通观这些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到大都描述的是狄仁杰的推理破案的才能,很少触及他的政治斗争的才能,殊不知狄仁杰更是政治斗争的高手。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颠峰是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身为李唐臣子的狄仁杰潜伏在武则天身边年深日久,培植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将武朝还于李唐。心计之深沉,谋略之高超,手段之惊人,无不令后人叹为观止。狄仁杰是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靠着他的才智一步步走上政坛,他担任大理寺丞期间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惩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做了皇上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这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也成为了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王朝的级别最高的卧底。
武则天当政后最大的忧虑是自己百年后谁来做皇帝?让自己的儿子还是让武姓族人,此时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推重和信任,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更是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她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无人可出其右。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之后的继任者作出从容安排。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这事似乎有些悬!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但最终也打动了武则天。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皇位的可能。
狄仁杰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则天不会立武氏后人为太子,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公元700年,狄仁杰突然病故,撒手人寰,朝野一片悲声。此时的武则天并没有觉察狄仁杰的用心,反而大哭说“朝堂空也!”这四个字可谓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局势,客观上看,李唐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狄仁杰大力推荐的宰相张柬之果然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取得胜利后的张柬之,手里提着武则天所宠爱的张昌宗、张易之两个面首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盯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张柬之的推荐人狄仁杰来。与狄仁杰相比,武则天是单纯的,单纯到信任狄仁杰的一切。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不被武氏清算,狄仁杰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从而确立了自己死后的政治地位。狄仁杰谈笑之间、便能轻而易举地搞垮一代王朝的惊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