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贬低曹操,着重的渲染了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写的情节可以说是十分的精彩。但是这毕竟仅仅是小说之言,这种说法太过于主观,而且其中演绎的成分太多。那么罗贯中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究竟是借鉴了哪里的资料呢?
关于这一段历史主要是记载《魏书》和《魏晋世语》当中,根据《魏书》的记载,曹操之所以杀了吕伯奢一家,是因为吕伯奢一家人劫夺曹操的马匹财物。而《世语》中所说的截然相反,说曹操在吕伯奢家中居住,吕伯奢一家对他非常好,但是曹操却因为正在被董卓通缉,怀疑吕伯奢对自己图谋不轨,结果将吕伯奢一家八人杀死。
显然罗贯中是采用了第二种说法,并且将这种说法演绎的更加极致,甚至杜撰出来杀猪的情节。虽然说让读者读起来非常精彩,但是却有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我们先大致的回顾一下罗贯中所讲的这个故事:
曹操和陈宫到吕伯奢家投宿,受到了吕伯奢一家人的热情招待。到了晚上的时候,家里人正在准备饭菜,而吕伯奢突然提起来自己要出去打酒,结果吕伯奢去了好长时间不回,就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曹操和陈宫便持剑到后院窥视,结果突然听到了吕伯奢的家人正在商量事情,其中一个人说:“绑起来再杀怎么样?”结果曹操听到这句话大为惊诧,便持剑将吕伯奢的家人杀死,等到了厨房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厨房中正捆绑着一头猪,这才知道自己是杀错了人。
这个故事虽然很精彩曲折,但是其中的很多细节却根本不现实。首先像吕伯奢这样的大户人家,怎么可能家里会没有酒,还需要远远的跑出去打酒。而且就算是家里没有酒,吕伯奢也应该提前安排下人去买酒,不应该等到晚上的时候自己离开,而把客人撂在一边。再者说,就算是晚上出去买酒,吕伯奢也根本不需要亲自去,只需要安排一个家人去就可以了。这很明显是罗贯中为了后续情节的发展,故意安排吕伯奢出门,很显然的是不符合事实的。
另一个不合理之处在于,等曹操到达后院的时候,吕伯奢的家人们正在商量将猪绑起来再杀,所以才使曹操大开杀戒。按理来说,这个时候猪应该还没有被绑起来,但是等到曹操杀完人到了厨房的时候,却发现猪已经被绑了起来。既然猪已经被绑起来了,吕伯奢的家人为什么还会在后院悄悄的商量,要不要将猪绑起来呢?这显然也是罗贯中为了情节需要,所安排的一个情节,目的只是要为了突出曹操的猜忌,也给曹操提供了一个杀人的借口。
所以,《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误杀吕伯奢的情节是不可信的,而罗贯中的这个故事是取材于《魏晋世语》,但是《魏晋世语》这本书成书比较晚,而且其中记载了很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民间故事传言。他的记载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魏晋世语》作者是晋代人,晋代是篡取了曹操的江山,所以肯定需要在某些事情上贬低曹操,以突出自己的合法性。再加上曹操在民间的名声也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对他不利的故事也是很正常的。而作为一个晋代的作者,他显然也是愿意接受这种说法的。
但是,像这种经不起推敲的事情是不能当做历史事实来看待的,试想曹操本来就是一个逃犯,要不是吕伯奢对他图谋不轨,他怎么可能杀人来节外生枝呢?如果仅仅是出于他自己的猜忌,他完全可以悄悄地跑掉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大开杀戒。
反而是《魏书》中的记载比较可信,吕伯奢的家人图谋曹操的马匹和财物,作为曹操父亲的朋友,而且吕伯奢家里并不是很穷,他完全没有必要贪图曹操这点盘缠。之所以要抢曹操的马匹和盘缠,恐怕目的还是要把曹操强留下来,使他无法远遁,然后报官受赏。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命悬一线的直接冲突,所以曹操才不得不大开杀戒,因为这种情况下曹操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这样才比较符合逻辑。
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杜撰这个情节,其实和很多痛恨曹操的人目的相同,都是想破坏曹操的名声,想要让大家知道曹操是一个既喜欢猜忌有喜欢滥杀无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