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认为,纸的发明在东汉时期,发明人是蔡伦。但随着灞桥纸和其他西汉时期纸的发现,纸的发明时间得到修正。
我国是造纸术的故乡,造纸与火药、指南针及印制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对造纸术的起源问题一直未寻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汉代早期的纸张出士,西汉灞桥纸的出士,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对传统的蔡伦造纸说提出了挑战。
1957年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在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薪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
灞桥纸纸色暗黄,经化验分析,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在显微镜下观察,纸中纤维长度1毫米左右,绝大部分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有明显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说明在制造过程中经历过被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虽然质地还比较粗糙,表面也不够平滑,但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这一发现把中国造纸术向前推了两个世纪。
1933年曾在新疆的罗布津尔发现过西汉古纸。灞桥纸发现后,又在甘肃居延汉代烽塞遗址和陕西扶风中颜村发现了西汉纸。甘肃发现的西汉纸上还留有文字笔迹,说明至迟在西汉,人们已用纸来书写文字了。后来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纸质地图。这些西汉古纸中,新疆纸为公元前49年之物,“中颜纸”和甘肃纸为西汉宣帝、哀帝时代所造,均迟于灞桥纸。
大量的考古发现说明西汉时期己经发明造纸术了,东汉时期的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使其成为大众化产品。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纸的发明改变了古代用简牍书写的历史,使书写更为简单,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缭吊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被称为“左伯纸”。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是一个大贡献,造纸术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五世纪以前造纸术传入朝鲜,日本人学会造纸,也是经由朝鲜传过去的。751年,传入阿拉伯国家,它是中国的造纸工人亲自传授过去的。11世纪,东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造纸,不久,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都学会了中国的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一埃及一西班牙这条路径传到欧洲,欧洲大约从15世纪起普遍学会了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