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出处:
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季梁对魏王所说的话被精简为成语“南辕北辙”。“辕”指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杠,通常辕所指的方向,就是车辆行驶的方向;“辙”是车轮行驶所留下的痕迹。“南辕北辙”意为车子应该往南方行驶,但它所走的道路却是朝向北方,形容所作所为完全与目标相反或言行不能一致,和“背道而驰”意义相近。
南辕北辙故事: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离楚国越远了!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