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论个人魅力,苏东坡恐怕要算古今第一人了。生前,虽仕途坎坷,可是对于他的才华,皇帝欣赏,太后钟爱,全国上下推崇备至;身后,更是被文人墨客奉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典范。就连白丁妇孺,提起他的东坡肉也是垂涎三尺,齿颊生香。
他的确是个通才,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治理政务,亦是一把好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兴修水利,构筑堤坝,皆青史留名,苏堤春晓,至今令人流连忘返。
日常生活中他情趣盎然,爱好广泛。纵观苏轼的三百五十多首词,其中提及花卉的有一百多处,近二十种花卉:梅花、杨花、桃李、荷花、菊花、兰花、梨花、石榴、杏花、牡丹、芍药、海棠、枣花、苇花、蔷薇、豆蔻、茱萸、橘以及落花等等。
今天,我们且来看看他笔下的杨花,品味杨花独特的意象。
在苏轼的词中,写到杨花(含柳、柳丝等)多达33次,可见苏轼对杨花是情有独钟的。杨花在他那里,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杨花,飞越千载,其飘忽不定的特质被敏感的诗人捕捉,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成为离恨哀思的代名词,与轻薄低贱相连。
可是苏东坡不这样看,他是一个不论出处穷达,始终不坠其志之士:辅君治国、经世致用;怜恤生灵,为民造福;漫天飘舞的杨花仿佛代表苏轼向世人昭示:我是杨花,杨花是我,我在曼舞,我在追赶,曼舞尘世,追赶春天,永恒的春天。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东坡笔下的杨花,变化多姿,形象飞动,有比兴、有寄托,把咏物、写人、抒情结合起来。在咏花的同时,亦勾勒了一个少妇的形象。
上阙,首先捕捉住了杨花的特点。杨花因春风吹拂而开放,亦随春谢而零落;接着写杨花坠落时的情态,东坡跳出物象,把杨花写成一个刻骨相思而娇慵厌厌的思妇。再以杨花之神魂,进一步写其因思成梦,梦中历尽苦辛,万里寻夫,竟被无情的黄莺惊醒,使她连梦幻中的希望也被毁灭。
作者既没有脱离物象,亦没有为物所役,杨花有思,思妇有情,其实都倾注了作者飘泊异乡思归之情,其妙处是物——人——我三者结合。
下阙结尾三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细细看来,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杨花;一点一滴,分明是离人伤心的眼泪。唐人诗曰:“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作者化用其意。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蕴意回味无穷。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xing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xing情”。
“莫翻红袖过帘拢,怕被杨花gouyin嫁东风。”(《南歌子·云鬓裁新绿》)杨花“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曼舞东风。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杨花情深款款,心甘情愿与东风相伴,曼舞春天。
“风力无端,欲学杨花更耐寒”(《减字木兰花 云容皓白》)乍暖还寒,杨花报春、爱春、惜春.......
杨花生命短暂,飘忽不定,一如转瞬即逝的人生,令人伤感。而苏轼并不沉湎感伤,而是接受、把握、珍惜、歌唱。杨花意象在词人的笔下是美丽的、美好的,值得珍惜的。(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就这样,苏轼用点点杨花,构筑并定格了人生永恒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