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仪式感,有时候,不细细发觉,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发现。
前段时间《陈情令》刚火的时候,室友突然迷上了追剧。她追剧时的仪式感尤其强烈,中午午休的时间短不刷,吃饭的时候不够专心不刷,只有到了晚上回去后,卸妆、吃饭、沐浴过后,躺在床上,打开投影仪或是ipad,才开始追当天播出的剧情。
看完之后,就开始上微博,看当天有关剧情的热搜,评论,那是属于剧情之外粉丝共同的狂欢。
这样一来,仪式感,又可以解释为一种坚持,一种属于自己独有看重的隐喻意义。
比如,我与写作的奇妙缘分在于,小时候有那么多的爱好,唯独这一样坚持了下来,而这一样的坚持却提出了对其他的诸多要求,比如,在夜深人静或者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灵感,思路也不容易断片儿。比如,在当今快餐文化时代,我不会为了能迎合大众的需求而改变自己写作的风格、深度以及方向,所以,写作与我而言永远只是爱好,而不会有任何变现价值。
看书学习的时候,尤其强调氛围的仪式感。在宿舍、家总不能十足地静下心来学习,而在图书馆,对于书本的专注程度显然高了很多,每次有了走神的欲望时,看到周围人的专心致志的样子,无声无息间就给自己灌注了一把鸡汤,拉回神思,认真看书。
在外拍照时,我坚决抵触用美颜相机等任何使真颜不实的软。,宁愿去精进拍照的技术、设备,渴望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单反,忍受手机相机不能清楚显现夜景远景下的人的无奈,再难看,也不愿意接受那带来哪怕一丝虚假感的美颜。
我对黑发有一种格外的执着,执着到每次去理发店都会被理发师吐尽嘴沫营销各种或许会适合我的发色,贬低着我的暗黄色皮肤是多么的不适合黑发,我依然只喜欢黑发,哪怕黑色并不是我喜欢的颜色,看着矛盾,似乎却有着另一种,向往古色古香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