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祭祖扫墓
作者:冯鑫悦
我们先来到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看见爷爷奶奶家里,摆上了一桌子的菜,桌上还点着蜡烛。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香烛的味道。原来这是清明节在祭祖。爷爷让爸爸妈妈先拜祭祖宗,然后轮到我。爷爷叫我跪在桌前,双手合十,对着点着蜡烛的桌子,叩了三次头。爷爷在旁边口中念念有词:清明祭祖,祖宗保佑,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爷爷还一个劲地催我快说:祖宗保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将来考上大学等等。
祭祖完毕,我们一行人拎着祭祖用的纸钱、水果等来到祖先的坟前。爷爷和奶奶把坟边的杂草、垃圾清理干净。爸爸把折好的纸钱拿出来,放在地上,用打火机把纸钱点燃了。爷爷、奶奶又点了几根香。这时爷爷又对我说:“快给你们祖宗磕头,乞求他们保佑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一切做好后,我在心里对着祖坟默念道:快快保佑我考出好成绩吧!明年的今天,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清明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清明习俗,还增加了对祖先的敬意,更提醒着我们要孝敬长辈!
篇二:清明之旅
作者:陈意翔
爸爸说清明节我们一家要出去旅游,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
第二天下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杭州市大明山。到了那儿,我们取完了票,就向这座大山进发了。刚进大门就看到有许多人在排队,我非常好奇,就问了一下别人。原来还要坐公交车上去。于是我们坐上了公交。这么陡的山路,没想到司机也能开得这么稳,这司机真不是盖的!
到达目的地了,我立刻斗志昂扬。刚看到上山的台阶,我就冲了上去。几分钟过后,我就不行了。果然我的体力还真是差劲。于是我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可就算是走,我也快支撑不住了。剩下的路,全部都是我用毅力,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这普普通通的每一步,都是我拼尽了全力,才到达了半山腰。(只有爬过山的人,才知道这种不一般的感觉吧?)
现在已经走了一半的路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一定要爬到顶!我咬紧牙,握紧拳,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我爬上了山顶!1400多米的海拔啊!1400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里面的每1米、每1分米、每1厘米,甚至每1毫米,都是我用汗水一点一滴走出来的啊!
从顶峰往下望,多美的风景啊!多么广阔的大地!如果没有我的汗水铺路,又怎能感受到这无限的风光啊!
篇三:清明习俗
作者:傳盛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批准列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重要的事就是扫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坟”。带上清明锞、酒、菜饭、香烛等在坟前供奉。祭毕,焚化纸锭,拜毕后给坟前加土,扫墓就完成了。清明节时,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和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 “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豆沙制成, 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胚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咬一口甜而不腻,肥而不膄!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香气扑鼻!
在这特殊的节日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就是因为这场雨,把我们跟遥远的地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篇四:清明扫墓
作者:祝子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转眼间,清明节又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里去扫墓。
到了奶奶家之后,我们先买了鞭炮,然后带着鞭炮,带着纸钱,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公墓。一进门就看见人山人海,听见了浓浓的炮声。找到了地方,我们就开始扫墓了。爸爸点燃了蜡烛,静静地放在了石碑前方。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拿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开始擦拭了石碑,把每一个字擦得干干净净。之后我们点燃了鞭炮,妈妈烧起了纸钱,口里念念有词:希望死去的亲人在天堂过得更好,并保佑我们全家幸福。最后我们还给死去的亲人磕了头,鞠了躬。
在回去的途中,我心想: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那些离世的亲人对我的盼望。
篇五:清明的含义
作者:李艺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间真快,又是一年清明节到了,也是扫墓的时节到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大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没有发现清明期间天气气温很反常,要么连着下雨,要么又天气晴朗,有时甚至一天像“初夏”,一天如“初冬”,这是为什么呢?我网上查了下才明白,清明节一到,气温将会逐渐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还是踏青、赏花、放风筝等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这天我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扫墓。爷爷清理了碑位周围的杂草,掸了掸碑上的灰尘,还给墓碑添了新土。大姑婆小姑婆她们准备了糕饼点心水果等供品,还有纸钱,摆放在坟前。供品是给祖先我的太爷爷吃的,烧的纸钱是给他用的,以表我们后辈的孝心。太奶奶边烧纸钱边嘴巴里念着保佑的好口彩,最后大家轮流跪拜磕头!
这一天我觉得很有意义,清明节扫墓不但让我们晚辈能与去世的亲人增添几分敬意,还让我更进一步理解清明节的含义!
篇六:清明节的由来
作者:陈沈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众所周知,4月5日是清明节,可以放假,但是过了那么多个清明节,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我就来讲给你们听。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因此流浪在外。流亡的途中,重耳一行人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跟随的大臣介子推偷偷地砍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肉汤给重耳吃,重耳接过汤后,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就连忙问他这是哪来的,介子推把经过告诉了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想要以后报答他,可介子推不求回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要管理好国家。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晋国做了晋文公。他记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个大官,于是,他几次三番派人去请介子推,但都一一被回绝了。他又亲自上门去请,可介子推已经背着母亲躲到山里去了,重耳又听大臣们的想法,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一面等介子推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他出来。结果,发现了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又发现旁边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读完血书,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提前准备好冷食。之后,晋文公又将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怎么样?你是不是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