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看人工智能
作者:胡懿
仍记得,电影银幕上的机器人管家,机器人助手,甚至是机器人女友,让童年的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初步了解。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无处不在,我们也已习以为常。然而,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挑战与威胁也接踵而至,对于这种冲突,我们该持何种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百姓的家庭中,扫地机器人灵活移动,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小汽车里,智能导航精确指引,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工厂内外,机械手臂灵活运转,危险工作完美完成;育儿所里,智能机器人伴你玩乐,予你知识;商场门口,机器人维护安全,呵护和谐……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已渗透个人生活与公众领域的方方面面,医疗、卫生、娱乐、安全、教育等等。它们遵循既定的程序,重复特定的工作,让人类摆脱各种麻烦、解除不少威胁、享受许多便利。这样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值得人类推广利用的。
然而,凡事皆有利弊,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当阿尔法狗接连打败围棋高手李世石、柯洁,当自动驾驶汽车连连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当娱乐公司依靠写作机器人撰写文章,当安保机器人不分目标攻击儿童,这注定是一种危险边界的失守。我们应该,也必须看到,人工智能发展目前并不完善,不仅在某些领域造成困扰,而且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更有甚者将挑战人类的伦理道德、法律底线、文化沉淀。
高晓松曾说:“当机器代替人类创作与思考,我们的路也会走完的。”诚如其言,一方面。电脑终究不比人脑,存在的仅是冰冷的程序设定,而非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理性思考,许多伦理规则、道德底线是无法设定的。如同轰动一时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问题,试问马路上的一个行人和轿车上的五个乘客的生命,该何从选择?这种问题或许本来就是荒谬的,行人的去留,决不能交由一台机器抉择;生命的权利,又怎能被一台机器剥夺?另一方面,文艺作品,像电影、报刊、文章等,蕴含着人类的主流价值观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反映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蓄与无穷无尽的人类内心世界。若交由机器完成,不过是对现有作品的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罢了,这种所谓的“再创作”,缺乏精神内涵和真情实感,终会将人类的精神世界引向匮乏与苍白,将人类的文明发展引向空洞与虚无。
既然利与弊交错,既然是与非混淆,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持辩证的眼光,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帮手而非杀手。对于日常的琐碎事务、繁杂工作等,人工智能的进驻无可厚非。而对于文艺创作这种文化传承类工作,驾车这类需要价值判断的工作,安保等具有攻击性的工作,人类或许更胜一筹。“既然上帝造了我们,我们应该自信。”一如贾平凹先生说的。
篇二:我看人工智能
作者:邓泽昀
人工智能是什么?它可以是能用十多分钟撰写、编辑一篇千字文章的写作机器人,可以是以1:4的优势击败九段围棋名将李世石的棋坛高手,还可以是一个集保姆、老师、玩伴为一身的机器人“小胖”……人工智能不断在各领域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而面对这个方兴未艾的新事物,我们应对其辩证看待,并使之为我所用。
诚然,如上所述,人工智能正在各领域大显神通,为我们减轻负担、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是由于一款打击犯罪的机器人打伤一名16个月大的男孩造成的 “奇怪”事故,还是近年来全球发生的数起由自动驾驶车辆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都在以血的教训教育我们,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方才起步,尚未能很好地应付实际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突发情况,技术缺陷仍需逐步改进,人工智能也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无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一味冒进的做法行不通,而无视此项技术发展,故步自封又将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因此,只有以辩证视角看待人工智能才能稳扎稳打,与时俱进。
有了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我们当将其付诸实践。“如何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便成了横亘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机器人小说的开山鼻祖阿西莫夫曾在其《银河帝国》小说中创新性地提出“机器人三定律”以规范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但随后又用思辨性的情节告诉读者,仅用三条定律来约束人工智能是禁受不住现实的检验的。科学的发展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引导,同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亟需由相关政策法规与细则条文来约束,并在现实的检验与试错中不断完善、改进。在此方面,政策的制定者与人工智能行业的科研创新人员应形成一致合力使人工智能的发展规范化,让人工智能有序向前朝着为人类谋福祉的方向发展。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既是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者,也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诸如“天猫魔盒”、“小爱助手”、“ 小冰” 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对于我们来说已不陌生,而随着这些产品自身的发展进步,我们也应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优劣,在确保自身人身、信息、财产等安全与保障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学会让人工智能做我们的助手,而非让自己被人工智能奴役;同时,我们还应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上对人工智能形成更为本质的认识,以更好地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的科技发展方向,今后必将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有了辩证的视角与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的一致认识,我们的生活必将在人工智能的点缀下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篇三:我看人工智能
作者:曾徽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时代热词,二零一六年的人机围棋大战更是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伴随而来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时时听闻的负面新闻,让大众常常“悲喜交加”,我们到底该不该欢迎AI时代的到来?而我认为,与其恐惧,不如主动拥抱,与AI一起共筑新时代,让AI真正变成时代大“爱”。
AI其实本质上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技相差无几,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为何要拒绝AI的到来?正如腾讯所推出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十多分钟便能完成上千字文章的撰写和编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让新闻工作者从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完成更高质量的工作,大众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新的资讯,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最愿看到的高效生活吗?在几十年前,我们没人能想像到如今的互联网科技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地,我们也无法否认未来在AI时代我们的生活会再次被颠覆。拒绝AI更是对更美好未来的拒绝,唯有与AI同行,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我们才能迎来更好的时代。
其次,AI的诞生不是为了消灭、打败人类,而是要让人类不断突破自我,寻找新的可能。围棋天才少年柯洁迎战AlphaGo,结果却未能获胜,这更是引起许多人恐慌,柯洁也因“没有为人类争口气”而泪洒现场。而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柯洁潜心钻研计算机算法,在战败后的数个大赛中几乎全胜,此时的他一脸从容地说道:“与人工智能的对抗,无论谁赢都是人类的胜利。”“人工智能能帮助我们人类棋手取得更大进步。”诚哉斯言,正是有了AI的加持,我们人类才有更多的可能和进步的空间,新时代是我们与AI的时代。
在新时代中,AI更是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爱的元素。有智能机器人与孩子共度快乐时光,有AI帮助寻找走失儿童,还有手术台上人工智能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在新时代里,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它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美好回忆,更是我们人类的得力助手。新时代,让我们与AI一起创造爱。
对于人工智能种种令人担忧的事故,我认为那不应也不是我们拒绝AI的理由。正如AI专家李飞飞所言:“人工智能仅有60年历史,与物理学对比,人工智能可能还处于‘伽利略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只是起步阶段,技术的不完善也无可厚非,而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科研人员更应担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真正让这项科技惠民惠国。
AI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必恐慌,而应主动拥抱AI,与AI共筑新时代,奏响新的时代华章。
篇四:我看人工智能
作者:肖星宇
自从二十世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从那时起人工智能的大门便悄然开启。智能手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如今人工智能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科技含量更高的人工智能,甚至能够利用大数据自主深入学习。
我们正享受着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可如果它们脱离了我们的掌控,后果将可能不堪设想。
好莱坞的《终结者》系列电影为我们呈现了幸存的人类与统治了地球的机器人大战的场面,当初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现在却成为不得不让人思考的人工智能暗藏着的隐患。2016年7月,一款打击犯罪的机器人在硅谷购物中心撞到并打伤了一名十六个月大的男孩,相关机构只宣称"这是一起奇怪的事故",并未查明详细原因。这类事件并不是个例,不免闹得人心惶惶。究竟是机器的程序系统出了故障,还是在它们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悄然地诞生了一朵朵"邪恶之花"?
当"阿尔法狗"在人机围棋大战中战胜了人类最强棋手柯洁后,作为人类尊严的仅存不多的又一块土地再次被人工智能侵占了。有科学家提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是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最后的尊严。人工智能能够利用网络大数据,凭借超凡的计算能力进行学习。但它所拥有的知识都是现成的,而人类只靠一双手和一个大脑,从衣不蔽体到奔向太空,都是从无到有,依靠我们的想象力在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这是目前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最重要的制高点。
科技发展遇到的阻碍并非只有技术问题,往往还涉及到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最终会有多“智能”呢?如果它拥有了自我意识,能够自我思考,甚至能自主创造,它是否是一种崭新的生命形式呢?那么它们又是否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作为造物主的人类,又是否拥有将它们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将它们当作纯粹的工具任意使唤的权利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每一样工具和器物,都是牢牢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因为它们不会拥有自己的意识,而只有人工智能不同,终有一天它会站在它会站在那到名为意识的大门前,它如今的态势如同将要离弦的箭,一旦我们稍一松手,这支不在我们手中掌控的“箭”将飞往何方,它会人类们的福音,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在那一天来临前,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并不是说因为担心人工智能有失控的隐患,就去遏止、抵制、甚至去杜绝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们在研究,开发和利用它的时候,也要居安思危,对其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尽早地做好相关的反制措施。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引起了社会与学界的轩然大波,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类似的剧本在人工智能领域重演。
正如阿西莫夫给人工智能定下的三条规矩,我们只有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将人类的命运齿轮不交由冷冰冰的机器掌控。
篇五:我看人工智能
作者:邹海宇
当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
人类抵抗也好顺从也罢,都卷入了这场旋涡,被这激流送逐远方。这激流顺势而去,能减少我们进步的阻力;这激流暗藏凶险,能化身滔天巨浪使我们沦葬。然而我想,人类是无需畏惧的,因为人工智能背后正是人类智慧!
新闻写作机器人,刷新新闻编辑撰写的速度;家用智能机器人,成为孩子学习和娱乐的最佳拍档;更多的人工智能运用于大型生产工程建筑建设中,撑起亿万工人安全的保护伞······所有优良的产品、人性化的设计依靠的是人类智慧,是人类追求更便捷更先进更文明之生活的美好愿景。几十年里我们接纳并习惯更多的创新与改变,用智慧创造了更智慧。而人工智能的更新,映射的不正是人类智慧的进步,不正是人类与科技不断磨合,不断进行奇妙化学反应的过程吗?
然而我们没有掉以轻心,我们没有忽略它是一把双刃剑——多起机器人伤人事件,频发自动驾驶车辆失控事故,提醒我们人工智能在技术上仍有不足、空缺;而在阿尔法狗打败柯洁的那刻,我们陷入了深思: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未来人类是否还需要作家画家歌手舞者?
面对以上疑虑,我选择相信人类。人工智能再如何发达,依旧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协助人类发展的工具。除去人类,人工便荡然无存。而人类也应有足够自信,对绵延万年的人类文明充满自信,对进化万年的人类大脑充满自信,对人类独有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思想充满自信。其实这哪是人类第一次站在科技的风头浪尖上呢?从第一架珍妮纺纱机到第一艘轮船再到第一台计算机,这些不就是那些时代里的“人工智能”吗?到如今,我想历史已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证明人类智慧、人类文明是经得起考验的,是凌驾于机器之上的。
时代的列车又一次开至了十字路口,无论它下一站驶向何方,人工智能都已融为它身上那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晰它的利与弊,欣然接受它,积极面对它。
是的,人工智能无论在技术亦或伦理上,都存在着诸多争议及亟需改进的地方,而这一切,都离不了人类的智慧。如何坚守人类的主导地位,如何正确使用以造福更多的人,如何化解“被失业”“被取代”的焦虑······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警惕、解决。唯有充分利用人类智慧,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为人类发展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
如此,就让我们将船只武装得更坚不可摧,掌稳船舵,且看这激流把我们载去何处!
篇六:我看人工智能
作者:黄睿
随着一款又一款的智能机器人问世,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然开启,未来已来。但是,这只是新世界大门的打开。人工智能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仍待上下求索。
诚然,腾讯的十多分钟能够撰写一篇新闻稿的机器人、可以充当“家庭保姆、家庭教师”的机器人小胖,都为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人们不必再做那些枯燥繁琐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完成。再如谷歌公司研发的“阿尔法狗”,在这两年内打败李世石、柯洁等世界顶尖棋手,也在向世界宣告:人工智能可以挑战人类的智慧极限。所以,我不否认,人工智能必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从个人到社会,人工智能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但是,即使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又真的做好准备了吗?人工智能是否又是万无一失的呢?答案显然是不肯定的。
就拿优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人死亡的事故来说,人工智能即使拥有了精密准确的算法,还是会遇到它无法预料进而无法计算的场景。人工智能毕竟不是真正的人,它不会带着感情去思考,而只能依靠研发者提前输入芯片的代码进行它所认为的“正确的选择”,从不会考虑伦理和道德。所以,无人驾驶汽车引起的事故在全球并不少见。引起了事故,谁又来承担事故的责任呢?难道由不会说话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来承担后果吗?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出了事仅由人工智能来负责,那么一些不法之人很有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甚至危害社会,危害人类。
所以,如何让人工智能带着人类伦理道德的考虑去进行工作,以及如何分配人工智能事故的责任,是需要我们人类再进一步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不仅要智能化,还要人性化。现代科技让人工智能再智能已经不再是难于登天的的事情,但是真要让它们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还需要社会文明的约束。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对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人工智能需要经过测试,“持证”才能“上岗”;研发团队需对机器人进行定期检查,对机器人进行的工作负有一定的责任……这是非常值得其它国家借鉴的。再者,我认为研发团队应该不断优化智能机器人的算法,它可以不需要性能特别地优良,满足人类的需求即可,但是它应该更加地有温度,人性化,真正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