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柴静以及穹顶之下,这部外界视为涉嫌西方大国政治干预和过度引起民众恐慌的环保纪录片,所引发的问题开始。
公众开始了解雾霾和自己的生存状况的确切时间是什么时候?04年央视的采访开始采用“雾霾”一词,后来陆陆续续的环保组织出品各种的调查视频,但都未引起大众的重视。但是柴静的这篇《穹顶之下》却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因为什么?因为它在全国两会开幕前一天发布?还是因为背后有推手?我想这个问题谁都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它关系到中国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在这个视频以前,你不知道你就生活在一个简简单单呼吸就能造成你的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穹顶之下。
为何柴静的穹顶之下先引起网络轰动,而后却被唾骂,甚至封杀?有网友评价其体量过于巨大,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为话题挑动政治神经和经济经济发展,网络水军杀到以及各种抹黑,舆论导向瞬间被扭转。但是柴静没有错吧,她切身跟踪雾霾问题十年,作为一个媒体人,更作为普通民众,她重视安全问题,难道有错?她提出的放开能源市场的提议,现如今被改造应用至国企改革,市场体系的优化中,美曰其名,增强国企竞争力,为何当初就被诟病?
“真相比虚构更陌生”,马克吐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代命题不同,真相牵动的利益太大,虚构以及旧事物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真相被放弃,尘封,直待有其社会价值的一刻发生。哥白尼的日心说恰恰是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体现,地心说满足天主教的教义,于是被奉为真理,日心说无论多科学,都被视为谬论,视为异端学说,而与封建社会对立的新资产阶级,缺少的正是理论基础,于是日心说有了发展的起点,直到如今的众所周知。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那部分少数人是否有勇气将真理公诸于世,又是否有勇气反驳对立面及社会问题呢?柴静是一位真正的勇者。柴静《看见》中说到,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真与伪的对抗,来自于有界限的人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