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统一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言”是指主观意识传递出的信息,而“行”是客观存在的举动。二者分不清孰轻孰重,但言行之间的关系应是统一、协调的:言语可以指示行为,行为也可以呼应言语。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行合一呢?主要有以下两点要求。
一是行为要符合言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正如臧克家评价革命志士闻一多先生:“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动的矮子。”闻一多前辈在他铿锵有力的言语呼吁声中,身中十余弹轰然倒在了血泊里。一代英魂长逝,可他的事迹依旧铭刻在后人心中,他的无畏黑暗和坚强不屈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中。无论艰难险阻,言出必行,体现一个民族面对危急存亡的敢于奉献牺牲的气节。做的符合说的,是一个人道德品行的基石,是社会和谐运作的前提。
反之,行为不符合言语,即做的远不及说的,是虚伪、欺瞒的表现。放眼当今身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振臂高呼几百年的“自由民主”俨然成了泡影,人们耽于其中,却仍做着种族歧视,不负责任干涉其他国家主权的行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同样的,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滋生出了一大批恶意中伤他人、言行不一的键盘侠,“言论自由”似乎逐渐失控发展为了“言论泛滥”,法律管控跟不上网络时代变化,键盘侠们在现实中不过只是一群胆小鼠辈,不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就如冰心先生所言:“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其中反映的是这些人们在利与义面前,选择了利,见利忘义使他们忘记自己所言,而做出不符合言语的行为。为了防止世风日下的局面,我们应更多地提倡言行合一,说到做到,在义中取利,才能维持精神生长和物质生长的不平衡性。
二是言语要符合行为,做了什么便如实道来,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所呈现的是一位寡言,做事谨慎敏捷的君子形象,也符合中国内敛的传统审美。但放在今日这般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吃些亏,一个人默默地做再多,他不加以表达出来,恐怕鲜有人会去了解发现。要想获得更多机会,只做不说是行不通的,做的事是基础,而自己的善于表达则是锦上添花。想想现代著名画家毕加索,为何他晚年不是其他的画家穷困潦倒,原因就在于他会表达观点宣传画作,吸引人们去了欣赏购买他的作品,以此克服了时代对艺术认知的滞后性。
“言”和“行”其实都是大脑思维一时的体现,一个从口发出,另一个从动作上传达。所以二者间更需要我们思考,甚至做出取舍。依据特定环境,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统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