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那年,我从故乡离开,跟随父母来到了大城市,来到了新的学校。新学校很美,我很喜欢,但是新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们都不喜欢我。因为我来自农村,带着一口浓厚的乡音,说起话来很奇怪。当我上课第一次回答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哄堂大笑,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嘲讽。我一下zi愣住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紧闭着嘴一言不发。老师很生气,质问我为何不继续回答问题。我站在那里一直低头不语,那一刻我仿佛就像是在吃药,但由于缺少水的滋润,那药片刚好卡在我的嗓子眼儿里,不上不下,任凭我如何吞咽也不下去。很快糖衣褪去,药片那真正的苦涩,从嗓子眼儿里蔓延开来,一直蔓延到我的心里。很苦,却无法对别人言语,我十分委屈,眼泪就这样落了下来。
第二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上课了,当这位新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想让我回答问题时,全班同学又像往常一样疯狂大笑起来,他们齐刷刷地转头看向我,一副“看好戏”的神情。我默默地站起来,紧紧地咬着嘴唇,眼睛无措地看着老师,始终没有张口。新老师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也不生气。她低下头悄悄询问着坐在前排的女孩儿,女孩儿不知道说了什么,她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起身后,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然后清清嗓子:“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种方言吗?”
同学们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老师接着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方言便是其中的衍生物。方言是故乡的根,是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血脉,是一方土地的灵魂。唐代诗人贺知章曾在《回乡偶书》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个人从小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是他的乡音一直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他的容颜。方言其实就是对家乡的一种思念,对家乡的一种热爱……”
同学们渐渐地被老师所说的话吸引了,这时候老师看向了我:“那我们请这位同学用自己家乡的方言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好吗?”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听到老师让我讲家乡话,我内心既高兴又紧张。紧张是怕我说的话大家听不懂,高兴的是老师和同学们接纳了我这个乡下人。我看向老师,发现她也正看着我,眼里是满满的鼓励。那目光温暖有力,在那一刻,我好像嗅到了春天里第一抹花香,苦涩里的味道开始淡去……
现在想起来,那天的太阳是那么的温暖,一股浓浓的花蜜甜香从心底涌上来,苦涩味终于褪去,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