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对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做饺子要先和面,擀饺子皮,再包上馅。和面的“和”字意味着“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字则与“交”谐音。而“合”“交”则有着家人团聚之意,同时饺子的模样很像元宝,过年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见到百姓们饥寒交迫,许多人还冻烂了耳朵,心理十分难过,于是决心为百姓解除病痛。4由于伤者众多,张仲景不能逐一救治,而冻伤每年冬天都容易复发,难除病根,所以张仲景相处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支起帐篷,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一起放到大锅里煮,煮烂后,捞出来切碎,做成馅。再用面皮包上馅,捏成形似人耳朵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这“娇耳”便就是最早时期的饺子。千百年来,每年冬至,人们便包饺子、吃“娇耳”来以此来纪念张仲景的恩泽。
每当饺子下锅的时候,饺子就好似一个个胖乎乎的企鹅,一个个笨拙地“跳”入锅中,听着几声“扑通扑通”的下水声,“企鹅”一个个从锅底浮了上来,随即又变成了一艘艘的帆船,摇摇晃晃,翻过一个又一个浪头。停泊在了沙滩上,当我们用筷子夹起它时,它又好似一个小孩,欢快的在泥坛子里打着滚。放置口边又闻得一阵团聚的风味。再轻轻的一碰,一股金黄金黄的油从里渗了出来,放入口中,金黄的汁充溢于嘴巴间,让人忍不住地想再来吃一个。
饺子的民俗饮食历史较长,自然它的别称也特别多,例如饺子的原名“娇耳”,古时候还有着“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同时每一个朝代都有对饺子不同的名称,比如唐代的饺子称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对罗角儿”;而明末称为“粉角”;清朝则称为“扁食”。
饺子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它在国外也是很有“名气”呢!比如在波兰的饺子是油炸的,俄罗斯和意大利的饺子外形则与馄饨有少许相似;日本的饺子从外形上看略显“苗条”,韩国的饺子则有拳头大小,土耳其的饺子则与韩国的饺子刚好相反;德国是正方形的样子,乌克兰的饺子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