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听完了蒋勋老师讲的细说红楼梦,共80回约200个小时的音频,也看完了这曹雪芹写的80回的《红楼梦》。曹雪芹反复增删修改了10年的书,蒋勋老师讲了4年的公开课,自己从12月10来号开始,用了这么2个月多月的时间读和听了一遍,然后怅然若失。
被这文本深深感动,被这声音深深吸引,在大观园的青春王国从构建到瓦解,一切终成梦幻泡影,在这过程中那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犹如身边多了一群这样的朋友,看他们笑他们哭他们闹......为他们青春的绽放感动,为他们青春的消亡而感伤。
蒋勋老师说,读红楼梦就犹如读一本佛经,作为他的案头书,他一生读了30几次。我没大读过佛经,我也不敢断言。只是在这部小说中,却看尽了人世冷暖,繁华与落寞,人xing之种种。有作者的忏悔,有对人的悲悯,有看透世事后的那种豁达。
从小到大,抛开这两三年的发奋苦读,除了学校的教材,书读的委实少的可怜,以至错过了太多的精彩。对红楼梦的一点粗浅印象,也还是来源于影视剧作品。在80年代末,87版的红楼梦与86版的西游记绝对是红极一时、万人空巷,现在也早已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在那个物质还比较匮乏的年代,电视机也是稀罕之物,还记得邻居们围聚在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前看剧的画面。只是当时的小小年纪,对西游记的热爱远大于红楼梦,西游记看了一遍又一遍,反复回味。红楼梦仿佛大人们更喜欢看,自己却只是零星看了几集就没有再看过了,只知道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老太君、刘姥姥等几个被大人们反复提及的名字,对他们的印象也停留在了那一群演员所演绎的角色上。至于后来再拍的新版红楼梦,也只是看了一集两集的便也没了下文。对红楼梦存在太多的偏见,一直以为只是讲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也正由于这偏见,便一再错过了这部经典,和经典中的这群鲜活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时隔多年后,随着书读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慢慢的给自己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透过这些窗看到了那么多未曾看到的精彩,也越来越享受这尚友于书的快乐。(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在过去的一年中,偶然因声音遇见了蒋勋老师,喜欢他写的文字和讲的东西。而对他推崇备至、影响颇深的便是红楼梦,找到他讲的细说红楼梦听过一段,便起了点想看这本书的念想。于是,找来了纸质书,又在kindle和手机上下载了电子书,面对这本鸿篇巨著,还是一而再的鼓了几次勇气,才在边听边看、边看边听中开始阅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细说红楼梦成了每天的必听,开车路上、平时零碎时间统统用上,文本也要同步,就这样,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和带入。从一开始的怕读不下去,到后来却怕就这样把她读完。两个多月的阅读时光中,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沉入其中,到现在仍有种不绝如缕、余音绕梁之感,偶尔还会回味其中。
读罢听罢80回,掩卷长思,多少红楼梦中人与多少红楼梦中事,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群人的故事。
这些红楼梦中人,鲜明亦或平庸,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xing格。人xing太复杂,从我们自己身上或许也同时并存了他们中的一种或几种。
这些红楼梦中事,喜悦亦或悲伤,每个故事仿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他们的影子。时代在变化,相同的故事仿佛只是换了个背景在重复的上演。
历经繁华与落寞的曹公,不带偏见去讲述这些人和这些故事,只留待后人去评说。恶中有善,善中有恶;坚强中有懦弱,懦弱中有坚强。真实的让人不觉陌生、不觉遥远,从中你能看到自己、看到别人。或许,很多东西就是那样的亘古不变,不因人因事而会有太多不同。只是,有时候可能我们只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他人,却忘了我们也只是这浩渺宇宙的时间长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和这个世界上芸芸众生中一个无比平凡的个体,我们既不同,却也没有那么不同。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凄凉之雾,遍布华菱”。
整本书中确实也到处透露着热闹里的荒凉,繁华后的落寞。这或许也是这本书的大基调,世事无常情,成住坏空,一切终归会落幕,随风而散。
或许也有那么一段单纯的快乐时光,无忧无虑,青春飞扬。那就是在初入大观园时,在这个青春王国里,这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光轮转中,他们一起踏春游秋,一起赏月赏雪,一起饮酒品茗,一起填词作诗,肆意嬉戏打闹,肆意挥洒青春,真如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狗缍醒H粑尴惺鹿倚耐罚闶?人生好时节。”
正如贾宝玉拒绝长大,也一直未曾长大,一直活在了曹公被抄家时的14岁。
男人是须眉浊物,女人是水做的,这是宝玉常说的。在这本为女人而歌的书中,看到了那么多精彩的女xing和她们的故事。只是,在那个时代下,女人很难自主,命运更不在自己手中。她们有抗争,用自己的生命去抗争,用毁灭的方式去完成自己,如黛玉、晴雯、妙玉、金钏、思棋、尤三姐等等;她们不服输,不认命,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如王熙凤、秦可卿、探春、平儿、红玉等等;但是更多的她们是屈从,屈从于礼教、屈从于男人,在屈从中委曲求全,如宝钗、迎春、袭人等等。书中还有那么多卑微的女xing,在夹缝中努力的完成自己,如刘姥姥般卑微入尘埃,却活出了最真实的自我。
其实,男人也很难自主,命运依然不在自己手中。书中的男xing角色似乎并不如女xing角色来的那样浓墨重彩,却也处处是一种依附,依附于权力、依附于家族......在这种种的依附中,也要不断的屈从,在屈从中苟延残喘。如宝玉,一直在礼教和自我中分身乏术;如贾政,在面对女儿元春时的称臣谢恩,面对家人时的那种伪装,只是他也曾经是个如宝玉般天真烂漫的少年;如贾赦、贾珍、贾琏、薛潘等家族中的一干男人,在这豪门中,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荫袭着父辈、祖辈的荣光,肆意挥霍、纵情声色,活的也并不是真正快乐;还有如贾芹般等一众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依附这个家族讨生活,又在哪里能找得到真正的自我;书中活的洒脱的一个男xing或许是柳湘莲,一个仗剑走天涯,萍踪浪影,豪迈洒脱的少年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自己,却也最终情断尤三姐而遁入空门;反而是宝玉的伴读书童茗烟等小小的卑微生命,在平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
这么多的人,这么多不同的人生,却在不同中透露中某种共同。
不论富贵亦或贫穷,不同的人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同快乐,也总会有各不相同的苦恼。
人的幸福感,或许也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就像很多时候,金钱多少有个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的大小是有个标准的,比如百万就比十万多,这是个数字的概念。而相对值却是个相对的概念,无法用数字的大小去直接衡量,这和每个人内心直接对于物质的要求直接关联。面对同样的物质条件,有的人会觉得很满足,有的人却不满足。那这满足感的多少,却直接影响了你的幸福感。而苦恼更是不会因为这物质的多寡,而会减少几分。只是人的欲求总是不满,总想得陇望蜀,把苦恼的根源总是过多的转嫁到物质上。为何不更多的内求于心,多去追求点心灵的富足,这总比追求物质的更多富足要来的更容易,也更有意义的多。
不管命运在自己手中,还是命运在别人手中,自己的命运终究是要活出自己的摸样。
xing格决定命运,每个个体的xing格都不同,不同的xing格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正因你的xing格会决定当下以及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或者是在人生一些十字路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xing格就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这些选择的结果随着时间推移的叠加,不就一点点的成了你的一生么?不就成了所谓的命运了。
只是,你的命运在自己手中么?你能把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完成好么?
初读红楼,一点感想,个人见解,难免偏颇。
读罢80回,第81回读了开头便不想再读下去,人物的xing格和说话的口吻感觉全变了,有点味同爵蜡之感。据说80回后已不是曹公手笔,后40回为高鹗补写,而且也没有蒋勋老师的播讲了,不知自己还会不会继续读下去。
既然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在这次初读的红楼梦中,索xing就让这次阅读之旅暂且停留在这80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