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萧红是一个活泼又快乐的女人。
至少,我小时候是这样认为的。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的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这篇火烧云是我童年印象最深的课文之一,以及还有一个片段——“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cha了一圈花。。。。。。”
然而小学课本展示给我的温馨轻松的幼年萧红形象,在我读过整本《呼兰河传》后,有了一些转变,或者说是颠覆。
幼年时期的萧红是寂寞的,种着蔬果小树的后园和堆满杂物的后房是她消磨时间的地方;慈爱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伙伴;无数个起早的清晨和难以入眠的夜晚,她听祖父一句句念诗;白天看着左邻右舍刻板的生活,然后回到家里和不喜欢她的祖母和父母亲相处。
当然呼兰河这个小城也是寂寞又单调的。
如果说这平静的生活能有什么波澜,那无非就是邻家的小团圆媳妇死了,或者是磨官冯歪嘴不知什么时候有了老婆孩子,然后老婆又死了,留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但是呼兰河也不总是沉静的。呼兰河的百姓们看戏看灯,人头攒动,笑语盈盈。“两岸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们则都看得出了神了,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就连萧红也发出了“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的感叹。
呼兰河的人民确实是朴素而善良的。
他们在灰暗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或许显得麻木,甚至残忍,但是他们没有故意去害人的意思。我们同情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一个才十二岁的女孩子,只是因为被婆家人“看不顺眼”,就狠狠挨了一个月的打,最后生病又因为人们的愚昧偏方而最终不治。但是她的婆婆也可怜,我们可怜她“照着几千年留下来的习惯而思索”,尽力出钱为媳妇治病,又恨她听信了那骗子的谎话,让一个活生生的女孩子受尽屈辱最终死去。
茅盾先生说萧红是“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诚然,我们一面看见《呼兰河传》在回忆萧红单纯的童年生活,一面又发现里面的人物都不是完全积极的形象。呼兰河的百姓“照着几千年留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的故事,愈读愈让人觉得沉重。
或许这就是《呼兰河传》的妙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