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故事宏观背景为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围绕此中心描写了从市长书记到街道妇女摆摊老板的民生百态和所思所想,写出了社会的变化关系着在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公民,社会一点一滴都与公民息息相关,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公民的付出和努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离不开政府和百姓几十年的共同奋斗,由政府牵头百姓出力,这段历程鼓舞人心,是中国之骄傲。我们的青少年不应只听着所谓的饶舌rap,刷着抖音看着微博,而不关心家国社会的变化。通篇读完,由衷感叹这是一部三观很正的文学作品。
此部小说围绕着几位主人公展开描写。分别是市委书记高伯年、市长阎鸿唤、副市长刘若晨、市委书记秘书张义民、工人杨建华、改邪归正的陈宝柱、市委书记之女文艺演员高婕等人物。
市委书记高伯年:一位正义却迂腐、为官清廉却看重权力不肯放权、容不得他人挑战自身权威的保守派。
在小说中高伯年临近退休却发觉工作上自身权力日益衰退,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市长阎鸿唤日益挑战自身权威,昔日的爱将是一个有魄力的改革派与自己的保守作风迥异。阎鸿唤年轻有为,决心改善城市的交通现状,改建街道解决老城区居民住房困难,总理叫市长去汇报工作又未通知市委书记,让高伯年有种莫名的失落和恼火。阎鸿唤在政事上的成功愈发凸显出昔日自己的保守不作为,让这位迟暮的市委书记非常恼火,他不愿承认自己在这座城市的建设中不再是那个任何决策都具有权威性的高伯年了。市长阎鸿唤上任以来短短几年做到了高伯年从政以来一直想做却迟迟未曾做到的政事,这使得高伯年既感到欣慰却又恼羞成怒。自己任职期间数十年都未曾做到的事情,阎鸿唤几年就做到了,这不是变相告诉大家自己实力不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自己高伯年可不就是那个前浪吗?这让高伯年非常不悦。家事上还未曾婚嫁的女儿高婕流产躺在家里,妻子沈萍以为是高伯年的秘书张义民所为,女儿却说是她主动与别人发生关系导致。此事更加让高伯年焦头烂额,感到力不从心。爱惜羽毛的高伯年不愿让他人知晓让自己面上难堪,因而对秘书张义民愈发热情,极力想让张义民与自己女儿高婕完婚。高伯年此人,战争年代领过兵打过仗,是一步一步从基层干部到市长、市委书记,几十年来,与这座城风雨同舟,城市在他的掌控下发展,可以说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伯年,他的大半生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如今局面让高伯年不禁有廉颇老矣,将帅迟暮之感。他感到力不从心以及对自身能力的疑惑。
市长阎鸿唤:这位市长在小说中几乎是完美无缺。
任职期间一心为民,敢想敢做,修路建桥,改善交通,群众的需求就是他下一步政令下达的方向。不怕得罪市委书记,不惧高伯年阻挠,不怕群众不理解,用事实说话,为民众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解决切合实际迫在眉睫的需求;有领导手段,知人善任,把人才用到刀刃上。此人也是本书的关键人物,因为他的存在,才会有建桥修路、改善交通以及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等政令的实施,才会牵涉出本书中一系列的主人公们。可以说是本书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是与建桥修路和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等两大问题息息相关的故事人物。
也正因为有了他的存在,在小说中困扰了这座城市多年的交通以及住宅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要说此人有什么瑕疵,可能只在于此人过于投入工作,将所有的热情给予这座城市,而忽略了个体的自己。唯一对不起的人只有当年选择放弃的初恋徐力里。自尊心让他选择了一个对他百依百顺的妻子。这个设定等于是阎鸿唤这个人物放弃了爱情。此人的遗憾大概就是爱情吧。果然人无完人,水盈则溢,月满则亏。这个遗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有血有肉,贴近现实。
副市长柳若晨:此人在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是因资本家庭在文革时期而受牵连,平反后因家里的华侨亲戚对祖国的投资而升职担任本市副市长一职。然而刘若晨此人对政务无甚研究,对研究工作更为在行。
他是柳若菲的哥哥,因资本家家庭受到牵连,直到改革开放才到研究所当工程师,后又任副市长,是一位因妻子在文革时期去世的鳏夫,文革过后组织撮合与原市委书记徐克的女儿徐力里结婚。但两人感情不和,刘若晨忘不了前任亡妻,而其继任妻子徐力里也忘不掉初恋阎鸿唤——当年徐力里曾与市长阎鸿唤相爱,后因父亲徐克反对二人婚事未成,然而徐力里一直割舍不断对阎鸿唤的感情。直到获悉妻子徐力里身患绝症的消息,刘若晨才发现自己是爱着妻子的。因而他决定在妻子最后的时间里竭尽全力完成妻子的心愿并陪徐力里走完最后一程。并答应妻子协助市长阎鸿唤完成立交桥和房屋安置工作之后再辞去职务。
市政工程局总工程师徐力里:任市政工程局总工程师时全力致力于桥梁设计,突然罹患癌症。仍设计了十几种凤凰桥立交桥的方案,却没被采纳,后来她不顾病痛终于设计出光明立交桥的最佳方案,设计凤凰立交桥期间丈夫刘若晨一直悉心照顾,安静陪伴。徐力里在患病期间与柳若晨萌生感情,放下了初恋,临终之前收获爱情,死而无憾。
最好的爱情是我懂你,只需眼神的交流、安静的陪伴。二人的故事令人动容。
工程队经理杨建华:杨建华母子生活坎坷而自尊自强。母亲杨元珍15岁时与高伯年结婚,解放战争中支前时还缴获过敌人的机枪。高伯年进城后却与年轻美貌的护士沈萍结了婚。杨建华从小没有见过父亲,“文革”中到内蒙兵团劳动,与知青柳若菲结婚生子,后落实政策柳返城回到富裕的家庭,他俩的婚姻也随之解体。杨建华虽然离婚过,带着个八岁的儿子,但是人品好做事踏实为人正直依然得到了工程局肖玲的青睐。他在工程队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市长肯定,而迂腐自大的市委书记高伯年却轻信诬告,派来调查组审查,干预其工作。自尊心极强的杨建华最终都没有认高伯年做父亲。
工程队工人陈宝柱:一个体现了人性复杂两面的性人物。他既厌弃母亲曾身为妓女,却又爱着母亲;既愿意拿出母亲身前留给他的最后最后积蓄做工人奖金又曾参与抢劫。
陈宝柱一家住普店街——这座城的发祥地,如今却也最破落不堪的地方。陈宝柱的父亲原是三轮车夫,母亲从良后抱了养子宝柱。“文革”中父亲成了造反派副司令,后来数罪并发被镇压。宝柱又因聚众斗殴被判两年,母亲羞恼成疾,半身不遂。好心的邻居杨大妈和市政工程队的杨建华让陈宝柱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陈宝柱在工程队越干越出色,并拿出母亲以前的积蓄做工人的奖金。可是他以前参与抢瓜分赃50元的案子发了,不得不受到制裁;他的心还留在工地,大家希望他好好改造,出来后更好工作。即使陈宝柱二进监狱,然而他却是一个全新的人了,不再是以前的陈宝柱,而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
此人与杨建华陈宝柱等人一同在普店街长大,任职在市委书记高伯年门下当秘书,为乞求政途顺利一路平步青云希望获得高伯年的庇护求娶高伯年之女高婕。张义民并不爱高婕,爱的是高婕能带给他的权势。他憎恨高婕给他戴绿帽子,却为了权势又不得不曲意讨好高婕。然而高婕看透了张义民,当面指出他的虚伪,这让张义民非常气恼。
在高婕与已婚之夫纠缠不清之时张义民也与一名歌手关系暧昧。他徘徊在两个女人之间,享受这种感觉。既喜欢歌手罗晓维带给他的刺激和新鲜感,又舍弃不下高婕背后的权势。
张义民,复杂人性的几何体。当之无愧的伪君子。
看完《都市风流》,不禁感叹人性是多么的复杂。世间百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上到市长下到小人物,或风光或卑微,都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