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茶花女》,大多是出于好奇和消遣,只觉得本书像是一杯可乐,饮完之后得了一时的快感,然而之后就不记得是什么滋味了。此时再读,倒像是饮了一杯鸡尾酒,入口酸酸甜甜,可饮到最后,却有丝丝苦味。很久之后忆起来,仍旧觉得是苦苦涩涩的,让人不忍回味。
此书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大抵是由于其毫不做作的写实手法,语言质朴而清丽,文字真实而感人。如果要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来形容它,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最合适不过了,或者也可用“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来形容。
这部书也像一幅典型的西方油画,静静地把一个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毫发毕现。然而有时候也会因为太过真实,就会产生一个小小的错觉:阿尔芒就是与我们同时代的青年,他和玛格丽特是我们的隔壁邻居,而他的父亲,就像是遥远的家乡某个爱惜面子的老人。而这样的错觉,就是名著本身的魅力所在——于时光的打磨中愈发的闪闪发亮。而发亮的同时却也催人心肝!
这是一本看到尾声就会让人嚎啕大哭的书,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玛格丽特的死,因为她原本可以不那么落寞凄惨地的死去。
她尽可以在离开阿尔芒之后,假借各种男人的宠爱,依旧鲜衣怒马,如从前一般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间;抑或是回到人烟稀薄的乡村,继续养病,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也可以还清债务,远走高飞,远离伤心之地,旅居国外……她原本有很多种活下去的可能,可是她偏偏选择作践自己,最终在病痛的摧残下香消玉殒。这一切,皆是因为爱不起、放不下、却偏偏失了心!
她孤独的死去,让我想起了黛玉。二者之死皆让人扼腕叹息。只不过玛格丽特是饮爱而死,而黛玉,是含恨而亡。不过这其中的缘由,皆是爱。
当我读到“我们曾在一起六个月,凡是一个女人心里能够容纳得下能够给人的爱情,我都拿出来给了你”时,湿湿的雾气蒙了我的眼眶,心里面绞的生疼,心上的血管仿佛被打了结,血液像泪水般流不出来。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啊,倾尽所有,付与那个于千万年千万人中既没有早一步,亦没有晚一步,才恰好遇到的他,而她,却为了他,最终忍痛割爱,在不断地放纵自己,折磨自己,虐待自己中死去。而她却也甘心,却也无怨,有的只是那深存心底绵绵无期的遗憾和相思。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才能在声色犬马、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留着那份原始的赤子之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才能在爱到无法自拔、无以复加的时候抽身而出,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我想,芸芸众生,欲达到此种境界怕是一生都不可能了。
如果说前面是无言的伤悲,让人动容而不恸哭,那后面接踵而来的,就是汹涌的悲伤,排山倒海而让人措手不及。
当我读到“如果我早知道在你未来的生活中我只占你一半的时间,我可能不会放弃跟你一起度过这一年的愿望……不过我们如果在一起度过了这一年,我也不会死的那么快”时,我心底的悲伤再也无法抑制,心上成结的血管被伤痛撕裂,泪水像决堤的河流,奔涌而出。
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伏桌而哭起来……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早知道”呢?所谓的“早知道”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嘲和自我安慰罢了。而此时,“早知道”这三个字,却是这个可怜的女子对于生活最美好的幻想。此刻的她,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幻想自己的过去,缅怀自己的挚爱。而她的愿望那么平凡——仅仅是希望和自己的爱人度过最后的时光而已;但她的愿望却又是那么的奢侈——因为想要和爱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很多时候,我们所摒弃所不要的,正是她所追求的;而我们所轻看的所不惜的,正是她所想要的。这就是生活无奈的样子,而这个样子,使我伤悲。
我以伤悲的情绪同情着玛格丽特,却也以理解的心态宽容着阿尔芒——他是人。他有着常人应有的情感,爱极恨深,本就是爱到荼靡的一个悲剧。他的爱从不比她少,所承受的煎熬与她也是两两相当。(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愁情,两处相思,相思太浓,悲痛与误会便化不开了。
不知怎的,他总让我想起宝玉,同样是爱到无以复加,同样是误会,误会之后都是自责与追悔,病痛与折磨。而结果都是辜负一生之所爱,让其在等待与遗憾中作践自己,郁郁而终。
只不过宝玉是带着蜜甜的心情去误会,而阿尔芒,是带着悲痛去误会罢了。但他们都应当被理解被宽容,因为葬爱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个时代,时代的偏见和束缚最终把他们的真心挫骨扬灰——他们,都成了爱的陪葬品。
合上此书,我眼前浮现是一个缠绵病榻、形容枯槁的女子,她在弥留之际睁大了双眼,想要从床上坐起来,试图用双手抓住些什么,可是,最终什么也没有抓住……而巴黎郊外冷冷的寒夜里,一个面容憔悴的男子静静地伫立在河边,孑然一身,落寞不语。
此情此景,当真让人感叹情爱不易,真爱难寻。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今中外那些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此时此刻,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弃。有爱足矣,愿诸君都惜枕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