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道德经》,今天晚上10点一刻终于看完了第三遍,我的目标看六遍。坦白的说,第一遍,是看一段原文,看一段白话文翻译。第三遍则基本不需要看翻译。相信看了六遍之后对原文的精髓会理解的更深一些。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已经有过多次体会了。作为书友会的一员,我的建议是多读书,读好书,好书多读几遍。
下面简单讲一下看《道德经》的几点体会。
1. 《道德经》的由来及中心思想。
春秋时期,周王朝大厦将倾,中原将陷于混乱,老子决定西出函谷关云游。当时镇守函谷关的长官叫尹喜,他对老子非常敬佩。老子经过函谷关时,尹喜就特地来和老子会谈。当他听说老子要出关云游时,觉得非常可惜,便请老子在函谷关小住一段时间,并请老子在函谷关小住一段时间,并希望老子能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同意了他的请求,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并写下了一遍五千字左右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也叫《老子》。
个人观点:老子见中原将限于混乱而决定出关,符合其文章中清净无为的思想。个人认为老子的思想跟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较,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孔子要入世,老子则要出世。现在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一是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更重要的是汉武帝时期采用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这个观点当今已经被越多的人否认,但无论如何,儒家思想现在还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有人说,宋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最高峰,换言之,宋朝之后,文明和思想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元朝时人是份等级的,汉人地位是比较低的,无法成为文明和思想上的主体,明清两代,官场争斗,文字狱,皆不利于思想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总概念,老子借用它集中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基本认识,实现了划时代的哲学升华。在老子看来,“道”有两种不同xing质的存在,一是“非常道”,二是“常道”。二者合而为“道”,成为万物之源。
2. 个人比较喜欢的内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善于认识他人的是智者,善于认识自己的才高明。能够战胜他人的有力气,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强大。
我对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这两句很有感触。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很重要;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固步自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战胜自己,这一点我觉得需要改进和提高。(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战胜自己,说来简单,作起来难,人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很难做到战胜自己。我想到的方法之一就是换位思考,把你放在别人的位子上,把别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段不必看翻译,也可知道其中意思。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曾子也曾说过,“知止而后定”,知道止是起点。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温饱已经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精神追求是要排在前面的,很前面。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着不辩,辩者不善。
这句话我认可前半句,后半句部分同意。做人还是要朴实,说话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要华而不实。
3. 小结
读了三遍,虽未能完全理解其精髓,但道德经讲的并非玄而又玄,其中润藏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做人做事的一些原则。
道,无为是老子强调的主题思想。需要再多读几遍以体会其精髓。另外,后期还计划读《庄子》来进一步体会“清静无为”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