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巨著。
作者以书信的方式,诉说了对海外游子的牵挂。“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这是一个父亲的愿望,他想要护儿子一世平安。慈爱跃然纸上,饱沾笔墨的书信满含对儿子的怀念。
儿子花钱大手大脚,傅雷夫妇始终提倡节俭。“你虽然手头有钱,但也要计算计算。”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告。“你现在的琴是租的还是买的?多少钱?住的是人家或公寓?一个月生活费大概要多少钱?饮食如何?”不同于严厉的父亲,母亲朱梅馥对儿子的关怀贯穿于全篇书信,一连串的问号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操心,同时也表示“如果你需要钱,请随时告如一声,我们必尽全力寄来。”这是对远方游子的挂念与深切的爱!
傅雷于教子方面注重劳逸结合。“希望你多多养神,勿太疲劳。希望你有充分的休息,然后再接再厉地有计划地继续你的学习!”“我一向知道你不注意起居饮食,为了演出可以废寝忘食,还要跑东跑西,何其劳累。在你年富力强的时候,也许还不觉得,但迟早要影响健康,跟你算总账的。”他认为细水长流才会对学习更有帮助,身体健康才是人生之本,其他都是虚无。
傅雷夫妇是儿子艺术修养的启迪者。“你的看法如何?”“不知情形如何?”“情况是怎样的?”“请如实告知。”“我的看法与你不同。”这都是父亲的感叹,是父亲希望与儿子成为知音,成为朋友的期望。
傅聪在英国时傅雷被判为右派,父亲始终强调爱国。“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下余地,等你醒悟”“为了祖国的荣誉。你不能减少演出。”这不仅是父亲对异国游于的呼唤,更是祖国母亲对海外游子的深情呼唤。
在恋爱婚姻方面,傅雷夫妇教育儿子有正确的爱情观。“说不说由我,听不听由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突出了父亲渴望与儿子成为朋友的热切,为傅雷平添几分可爱。同时,不在意国籍、血缘,把傅聪之妻弥拉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不要亏待了她才好。”这都是极为平常却又可贵的。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艺术家、评论家。他家教的基本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极重视人格与修养,在他与傅聪的对话中,他诚恳地请求儿子原谅自己太过严厉的教育方法,希望儿子把自己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并在儿子的求学与成长过程中,不断提供帮助,在儿子取得成就后的洋洋得意,给予劝告与鼓励。他始终教育儿子做个尊重老师、关心同事、不骄不躁的学生,这对傅聪的一生都极有帮助。
而母亲朱馥梅不同于父亲,她虽有着学历,却也有旧时女人的温柔。她的细心与温柔精确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儿子的穿衣,读书……“请告知,我做母亲的才肯放心。”如果说父亲是傅雷成长中的掌舵人,母亲必是在漆黑海面上的提灯者,她为了儿子毫无怨言。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虽不及傅雷那样的学识渊博,却每时每刻都在照料我们,关心我们。他们会细心到多在银耳羹里加一勺糖,只因为你在不经意间说喜欢甜食。也许你会发现母亲的银耳羹格外甜,倒不是多了几粒糖,而是调调羹人的心意充满其间,食物里留有浓浓的爱,胜过人间一切珍馐。
今天你对父母好了吗?我不禁这样问自己。为了留住父母的黑发,为了让他们少一些操劳,让我们一起守住这值得珍藏的财富。